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了正轨。

    学校里,孩子们不必再担心因为电力不稳定而无法正常学习;医院中,各种医疗设备能够稳定运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能源石改变了这一切,让人类从能源危机的绝境中挣脱而出,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但林宇深知,这绝非是人类发展的终点,而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静静地站在一片开阔之地,仰望着浩瀚无垠的星空。

    璀璨的星辰如同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闪烁着神秘而遥远的光芒。

    在这静谧的夜空下,他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

    能量石虽解了燃眉之急,却也带来了新的谜团与挑战。

    它的来源依旧成谜,是大自然偶然的馈赠,还是某种未知力量的有意安排其内部的能量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人类所认知,但仍有许多深层次的奥秘等待挖掘。

    而且,过度依赖能源石是否会引发新的资源不平衡问题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能源石的资源逐渐枯竭时,人类又将陷入何种困境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宇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毅与执着。

    他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从最初对能源石的偶然发现,到深入研究其性质和用途,再到推动全球范围内对能源石的开发与利用,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困难与挑战。

    但人类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中成长起来的,每一次跨越难关,都让人类更加坚强、更加智慧。

    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并没有因为能源危机的缓解而停下探索的脚步。

    他们深知,能源石只是一个过渡,人类要想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更多元、更清洁、更无尽的能源来源。

    空间太阳能电站与可控核聚变电站被视为两种极具潜力的终极能源解决途径。

    就如同中科院院士葛昌纯所指出的那样,可控核聚变目前仍处于基础科学研究有待突破的阶段,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科学的价值就在于不断探难未知,攻克难关。

    各国的科研团队都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试图解开可控核聚变的神秘面纱,让其成为人类能源的坚实支柱。

    而空间太阳能电站则相对较为现实一些。

    相关技术虽面临工程规模巨大的挑战,但不存在难以逾越的基础科学问题。

    中国已经在朝着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璧山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的开工建设,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一个50

    -

    300米高的浮空平台将从璧山升起,这是人类向太空逐日梦想的初步尝试。

    科学家们计划先从这个高度往地球输电,积累经验后,再迈向更高的平流层,距离地面22公里的广阔空间将成为下一个目标。

    如果空间太阳能电站能够成功建成并广泛应用,那么人类将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真正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彻底摆脱能源短缺的困扰。

    除了在能源领域的持续探索,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在能源石的影响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教育领域,关于能源知识的课程体系被重新构建,培养新一代具有能源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了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能源的奥秘,了解能源石的发现历程以及人类对能源的不懈探索,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高等院校则设立了更多与新能源相关的专业和学科,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学子投身其中,为人类的能源事业储备后续力量。

    在经济层面,能源石的发现与应用引发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奇遇深海简介 >奇遇深海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