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友聚会,甚至还有她在家里客厅的模糊身影——这些照片显然是从她公寓对面拍摄的。
每张照片旁边都有陈明的自拍和细致的笔记,记录着他如何完美地融入她的生活而不被察觉,以及他对自己艺术作品的赞美。
相册的最后一页是一段打印出来的文字:
亲爱的小晴,
我知道你可能不理解我的行为,但伟大的艺术总是需要时间来欣赏。我选择你作为我的缪斯,因为你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那种纯净而坚韧的特质,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
你对我的方式可能有所误解,但我绝非骚扰者。我是一个真正的粉丝,我的欣赏比普通人更加深刻。请不要将我和那些肤浅的跟踪者混为一谈,我的目的是赞美而非打扰。
期待我们的下一次相遇。
你忠实的欣赏者,
陈明
林小晴双手颤抖,差点把相册掉在地上。她赶紧叫来了保安,并把相册的内容给他们看。保安立即联系了公司法务部门,建议林小晴报警。
两小时后,林小晴坐在警察局里,向女警官详细讲述了事情经过。
这确实属于跟踪骚扰行为,警官严肃地说,我们会立案调查,并尽力追查陈明的身份。同时,我们会安排巡逻车定期经过你的住所,确保安全。
警官还建议林小晴暂时搬到朋友或家人家住几天,考虑申请临时限制令。
那晚,林小晴暂时住到了王梅家。第二天早上,她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我看到你昨晚去警察局了。真遗憾你选择了这种方式回应我的艺术。不过没关系,真正的艺术家总是被误解的。等你冷静下来,也许会理解我的用意。——你的完美粉丝
林小晴立刻将短信转发给了负责她案件的警官。警方很快追踪到这个号码,发现它是预付费手机,在市中心一家便利店购买的,没有实名登记。监控录像显示,购买者戴着帽子和口罩,无法辨认。
三天后,林小晴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了一个名为完美粉丝日记的新账号,头像是艺术风格的剪影,轮廓和她惊人相似。第一篇文章写着《论欣赏的艺术与粉丝的权利》。
文章开头声称作者是关怀的艺术家,并认为跟踪行为不应被视为骚扰,而是最真诚的粉丝行为。作者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粉丝哲学,并表示有价值的人应该被欣赏,拒绝欣赏是自私的。
更让人不安的是,这篇文章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共鸣,评论区甚至有其他人分享类似的粉丝经历,仿佛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方式。
林小晴迅速向警方和社交平台举报了这个账号,平台表示会调查,但由于该账号没有明确指向某人或进行骚扰,删除处理可能需要时间。
正当此时,林小晴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新的通知——有人给她发送了好友请求。打开一看,正是一个名为真爱粉丝协会的新群组,创建者为陈明,群组简介写着:为那些理解真正欣赏艺术的人提供一个家。
群组里已经有数十名成员,他们的头像大多是一些普通人照片,看起来像是偷拍的。林小晴立刻拒绝了请求并举报了群组,但她的心中却始终无法摆脱那种被盯上的不安。
她决定关闭所有社交媒体账号,换了新号码,并申请了在家远程办公。尽管如此,她总感觉到一种被盯着的恐惧,即便是在王梅家这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也许我们应该考虑采取法律手段,王梅提议,申请正式的限制令,或者聘请私人律师。
警方说他们在调查。林小晴叹了口气,但如果找不到陈明的真实身份和住址,限制令恐怕没用。
正当她沉浸在忧虑中时,林小晴的手机响了——又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更换号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