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满。熊廷弼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等待自己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艰难战役。
回到府邸,熊廷弼立刻召集幕僚,连夜商议赴辽之事。书房内灯火通明,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辽东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个城池、关隘和驻军地点。
诸位,辽东局势危急,我等此去,凶多吉少。但为了大明百姓,为了祖宗基业,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熊廷弼目光扫过众人,如今首要之事,是了解辽东的实际情况。张师爷,你即刻派人前往辽东,收集情报,包括后金的兵力部署、各城池的防御状况、粮草储备等,务必要详细准确。
是,大人!张师爷点头应道。
王参军,你负责筹备粮草、军械。此次赴辽,我们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遵命!
熊廷弼又转向其他幕僚,一一布置任务。直到深夜,众人方才散去。熊廷弼独自坐在书房,望着地图出神。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不仅是后金的虎狼之师,还有辽东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利益纠葛。
此时,窗外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已是三更天。熊廷弼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夜色如墨,远处的城墙在月光下隐隐可见,城楼上的烽火台静默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大明王朝的沧桑与忧患。熊廷弼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自己都要拼尽全力,守住辽东,守住大明的边疆!
风雪兼程赴辽东
三日后,熊廷弼率领一队亲兵,踏上了前往辽东的征程。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道路两旁的树木挂满了积雪,宛如银装素裹的世界。但熊廷弼无心欣赏这冬日美景,他裹紧身上的披风,催马前行。
一路上,熊廷弼看到的是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衣衫单薄的难民们拖家带口,在风雪中艰难跋涉,不少人因饥寒交迫倒毙路旁。熊廷弼心中悲痛不已,他深知,后金的侵扰和明军的失利,让辽东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大人,前面就是山海关了。一名亲兵提醒道。熊廷弼抬眼望去,巍峨的山海关在风雪中若隐若现,那是大明在辽东的最后一道屏障。过了山海关,就真正进入了辽东地界。
进入山海关后,熊廷弼感受到了浓厚的战争氛围。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警惕地注视着北方;城门下,运送粮草、军械的马车络绎不绝;街道上,伤兵们拄着拐杖,脸上带着痛苦和绝望的神情。
熊廷弼在山海关稍作停留,与守将交谈,了解当地的防御情况。随后,他继续向沈阳进发。越往北走,局势越紧张。开原、铁岭失陷的消息不断传来,沈阳城中人心惶惶,不少百姓已经开始收拾行囊,准备逃离。
终于,经过数日的艰难跋涉,熊廷弼抵达了沈阳。此时的沈阳城,宛如一座即将沉没的孤岛。城门紧闭,城墙上的士兵们神色紧张,城外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和喊杀声。熊廷弼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前往明军大营。
熊廷弼整顿辽东防务
熊廷弼抵达辽东时,正值隆冬时节,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开原、铁岭的失陷,让沈阳城如惊弓之鸟。街道上冷冷清清,商铺大多紧闭大门,偶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匆匆而过,眼神中满是恐惧与不安。城中明军士气低落,纪律涣散,甚至有士兵公然在街头抢劫百姓财物,整个辽东大地笼罩在一片绝望的阴霾之中。
熊廷弼在简单安顿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视察防务。他身披厚重的披风,骑着一匹黑马,在几名亲兵的护卫下,沿着沈阳城墙缓缓而行。城墙之上,寒风呼啸而过,吹得军旗猎猎作响。熊廷弼目光如炬,仔细查看着城墙的每一处细节。只见城墙多处破损,砖石松动,防御工事简陋不堪,根本无法抵御后金的进攻。
大人,这城墙已经多年未曾修缮,如今破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