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雨水顺着窗框蜿蜒而下,在玻璃上画出扭曲的路径。我站在办公室窗前,凝视着校园中心那座被雨水笼罩的旧教学楼。三十年过去,它依然矗立在那里,像一座沉默的纪念碑。今天,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送到了我的桌上,里面只有一张褪色的照片和一把生锈的钥匙。照片上是三个年轻的面孔,笑容灿烂,其中一人手持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量子回声实验几个字。钥匙上刻着致远楼—317。

    雨水敲打窗户的声音让我恍惚回到那个夏天,那场改变一切的实验,以及随后消逝的回音。

    1:实验助手

    1993年春天,我刚进入大学物理系不久。李明远教授是系里最年轻的副教授,也是量子物理领域的一颗新星。他主持的量子纠缠与意识项目吸引了许多学生的注意,包括我。

    林晓雨,你愿意加入我的实验团队吗那天下午,李教授敲开了我借用的实验室的门。他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需要一个细心的人来协助记录实验数据。

    我从未参与过如此前沿的研究,立即答应了。实验小组共有五人:李教授、他的研究生王志强、物理系大四学生张明、化学系助教刘芳,以及我这个大一新生。

    实验地点位于校园西北角的致远楼317室。那是一间被遗忘多年的实验室,设备陈旧却保存完好。李教授解释说,旧设备有时比新设备更稳定,尤其是在进行量子叠加态这类精细实验时。

    量子回声。李教授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传统量子纠缠理论认为信息传递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但我认为,通过特定条件下的量子叠加态,我们可能发现一种回声现象——种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方式。

    最初几周,实验进展缓慢。我们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电磁干扰。张明负责维护设备,刘芳调配各种化学试剂以稳定量子态,王志强编写数据分析程序,而我则记录每次实验的原始数据。

    李教授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我会在凌晨离开时看见他独自坐在实验台前,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数据,眉头紧锁。

    教授,您认为我们真的能发现量子回声吗有一天,我鼓起勇气问道。

    他转过头,眼神既坚定又带有一丝忧虑:如果我们成功了,晓雨,这将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2:异常现象

    实验进行到第六周,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最初只是设备偶尔出现短暂故障,示波器上出现无法解释的杂波。刘芳发现她调配的稳定剂效果越来越不稳定,有时同一批次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不可能,她皱着眉头说,我严格按照配方准备的。

    张明检查了所有设备线路,没有发现问题。也许是建筑老化导致的电磁干扰他推测道。

    但我注意到,异常现象似乎总是发生在李教授独自在实验室的时候。有时,我会看见他站在示波器前,手指轻敲着玻璃,像是在与某种无形的存在交流。

    一天深夜,我因为要整理笔记留在实验室。午夜时分,李教授突然出现,脸色苍白。

    你见过它们吗他突然问道。

    什么我困惑不解。

    回声。他的声音低沉,它们在尝试与我们沟通。

    那晚之后,李教授变得异常专注。他开始在实验记录中添加大量数学推导,有时甚至会在深夜独自进行实验。更奇怪的是,他开始回避我们所有人,包括刘芳。

    教授最近怎么了有一天,我问王志强。

    不知道,他耸耸肩,自从上次实验出现异常数据后,他就这样了。

    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李教授和王志强在争论。

    必须继续下去,李教授坚持道,我们已经接近真相了。

    但风险太大了,王志强反驳,如果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寄生虫的回音简介 >寄生虫的回音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