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么。这是程铮第一次出任务前她在家,以往都是通过电话得知消息。现在亲眼看着他准备奔赴可能的危险,那种无力感几乎让她窒息。

    程铮收拾完毕,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然后大步走回来紧紧抱住她。

    照顾好自己。他在她耳边低声说,然后转身离开,没有回头。

    门关上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许楠站在原地,感到一种奇怪的既视感——几个月前,她也是这样站在北京的公寓里,面对生活的突然转折。只是这一次,她不再恐慌,只有担忧和不舍。

    为了转移注意力,她继续完善明天的汇报材料。深夜整理文件时,她无意中在书桌抽屉里发现了一个信封,上面写着如有不测,请交许楠。

    许楠的手剧烈颤抖起来。这是程铮的遗书,每个执行危险任务的军官都要写的。她不该看,但恐惧和好奇战胜了理智。

    信纸上的字迹工整有力,却有不少语法错误,显然程铮写得很匆忙:

    楠楠: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不在了。别太难过,军人马革裹尸是常事。存款和抚恤金够你生活,房子可以留着也可以卖掉随你。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你刚适应这里的生活...如果有来世,我还想遇见你,但不会让你受这种苦。这辈子最骄傲的不是军功章,而是娶了你。对不起,没能给你更好的生活。

    铮

    泪水模糊了视线,许楠把信纸紧紧贴在胸前。那些笨拙的文字像一把钝刀,一点点割开她的心。她终于明白了程铮所有的沉默和固执背后,是怎样深沉的爱与愧疚。

    第二天清晨,许楠红肿着眼睛起床,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她穿上最正式的职业套装,仔细化了妆遮盖哭过的痕迹。今天不仅关系到她的职业新方向,也承载着程铮的期望。

    军区总部比许楠想象的还要庄严。高墙铁网,哨兵林立,进出都要严格检查证件。接待处的李参谋是个和蔼的中年人,热情地接待了她。

    程营长特意嘱咐我照顾好你。李参谋笑着说,他可是我们军区的明星营长,这次任务非他不可。

    许楠勉强笑笑:他...经常执行这种危险任务吗

    李参谋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转移话题:会议马上开始了,我带你过去。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大多是军官和资深记者。许楠是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的地方人员,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

    军区宣传部赵部长开场后,各位记者汇报了自己的选题。轮到许楠时,她深吸一口气,打开了自己精心准备的PPT。

    我提议的专栏叫《钢与柔》,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聚焦军人家庭的故事,特别是军嫂这个特殊群体的坚守与成长。

    她展示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撰写的样稿,讲述了苏梅等军嫂的真实故事。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些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吸引。

    我们习惯歌颂军人的牺牲,许楠总结道,却常常忽略他们背后那些同样在牺牲的女性。记录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军嫂的致敬,也能让军人无后顾之忧地保家卫国。

    汇报结束后,赵部长第一个鼓掌:很有深度和新意的视角!许楠同志,你有没有兴趣把这个专栏扩展到《强军报》上作为我们的特约记者

    这个提议超出了许楠的预期。《强军报》是军区主要刊物,影响力远超她最初设想的系列丛书。

    我...很荣幸。她谨慎地回答,但我不是专业记者,也没有军籍...

    正因为你是军属,又有专业写作能力,才能写出这么真实感人的故事。赵部长一锤定音,就这么定了,专栏每周一期,稿酬按最高标准。

    会议结束后,几位军官和记者围上来向许楠表示祝贺,有的还提供了自己的故事线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娇妻被迫随军简介 >娇妻被迫随军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