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清晨的叫卖声
清晨五点,天还未亮透,槐花巷就被一阵清脆的梆子声唤醒。豆腐脑
——
热乎的豆腐脑
——
老张头推着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缓缓地在巷子里穿行。三轮车的车轮在青石板路上发出
吱呀吱呀
的声响,与梆子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槐花巷独特的晨曲。
老张头今年六十五岁,在这条巷子里卖豆腐脑已经有三十个年头了。他的豆腐脑做得格外地道,嫩滑的豆腐脑浇上自制的卤汁,撒上一把葱花、香菜,再淋上几滴辣椒油,光是闻着那香味,就能让人垂涎三尺。巷子里的老住户们,每天清晨都盼着老张头的豆腐脑,仿佛这已经成了开启一天生活的仪式。
住在巷子口的李婶,是老张头的老主顾。她总是第一个来买豆腐脑,顺便和老张头唠上几句家常。老张啊,听说咱们这条巷子要拆迁了,是不是真的啊
李婶一边接过豆腐脑,一边忧心忡忡地问道。
老张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前儿个社区的人来通知了。这住了几十年的地方,说拆就拆,还真舍不得。
是啊,这槐花巷承载了咱们多少回忆啊。
李婶的眼神中满是眷恋,想当年,我和老头子刚搬到这儿的时候,巷子还热闹着呢,孩子们在巷子里追追打打,大人们坐在门口唠嗑。现在,好多老邻居都搬走了,剩下的都是些念旧的老家伙。
两人正说着,王大爷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你们俩在这儿嘀咕啥呢
王大爷问道。
正说拆迁的事儿呢。
老张头回答道。
王大爷皱了皱眉头,拆吧,拆了也好。这巷子太破了,一下雨,到处都是积水,走路都不方便。就是可惜了咱们这些老房子,都是有年头的了。
话是这么说,可真要拆了,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李婶说道。
老张头把三轮车停在一旁,不管拆不拆,日子还得照常过。来,王大爷,您也来一碗豆腐脑
来一碗,还是老样子。
王大爷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
老张头熟练地盛了一碗豆腐脑,端给王大爷。这时,巷子里渐渐热闹起来,上班的、上学的,都陆陆续续地走了出来。大家看到老张头的豆腐脑摊,都会停下来买上一碗。
张叔,来一碗豆腐脑,多放点儿卤汁。
说话的是住在巷子中间的小周,他是个程序员,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只有清晨这一碗豆腐脑,能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
好嘞!
老张头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给小周盛好豆腐脑。
小周接过豆腐脑,坐在石凳上吃了起来。张叔,您说这拆迁要是真的,以后还能吃到您做的豆腐脑吗
老张头笑了笑,傻小子,就算巷子拆了,我这豆腐脑摊也不会散。大不了换个地方,只要你们想吃,我就一直做。
小周听了,心里暖暖的。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槐花巷的这一碗豆腐脑,就是他最温暖的慰藉。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老张头的豆腐脑也卖得差不多了。他收拾好摊位,推着三轮车往家走。一路上,看着熟悉的巷子,心里满是感慨。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知道,只要有这些老邻居在,生活就不会失去色彩。
第二章:裁缝铺的针脚
在槐花巷的中段,有一家小小的裁缝铺,门头上挂着一块有些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
刘氏裁缝铺。裁缝铺的主人是刘阿姨,她今年五十岁,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在这个铺子做了三十年的裁缝。
裁缝铺的门面不大,里面却摆满了各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