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之后就是请来的丧葬乐队搭建舞台,他们要在这里演奏哀乐三天,我一个人在院子里溜达,看着地上乱跑的大公鸡出神,还记得这只大公鸡是在小的时候被奶奶买回来的,那个时候奶奶就把小鸡装在衣服兜里,我们几个孙子追着奶奶想要摸一摸小鸡,现在物是人非,奶奶去世了,小鸡也长大了,我也不会再追着奶奶跑了。

    还有一只名叫白咩咩的羊,当时奶奶带我去看它的时候,它还是一只连站起来都费劲的小羊羔,而现在的它已经是俩只小羊的妈妈了。

    走到大门外我看到在二叔家对面的空地上拴着的一头驴,记得那个时候爷爷奶奶要去地里干活,就是这头驴拉着木车,拖着爷爷奶奶翻过大山到达目的地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们不再需要驴车和牛车,他们都买了更为快捷有力的拖拉机来代替,这头驴也慢慢的变老了。

    奶奶居住的这个村子也有着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鹤落窊,这里充满了很多美丽的传说,这里曾经是仙鹤降落的地方,现在的鹤落窊依旧美丽,天空的火烧云,地面的农家院落,盎然翠绿的榆钱树,随风而动的柳叶,清晰的空气,好似一个仙境一般。

    到了下午,我看到三叔拿着一块木板在奶奶的棺材下面抹灰,我问三叔这是要干什么,三叔说要把这些灰粉抹的平平整整,然后要扣碗,我很好奇的在一旁看着,就看到父亲和其他几个叔伯和姑姑每人拿着一个碗按长幼尊卑的顺序扣在抹平的灰粉上面。当天晚上的十点半,二叔就来招呼大家集合,然后每一个孝子手里都发一根木棍,上面裹着一圈一圈的白纸条,这就是哭丧棒,旧时为死者发丧时用的手持仪仗品,孝子须手扶用树木或柳树做的哀杖,以表悲痛。拿着哭丧棒按顺序排队去村里叫庙,叫庙就是去村上以前的主庙里把奶奶的魂魄带回来,又叫引魂,据村里人说人死之后魂魄会来到主庙里等待子孙后代的接引,我们一行十几人踏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着,最前面有俩人举着火把,沿路会留下燃烧着的小火球,用来给死者指引道路。因为父亲是长子,所以走在最前面,一次是二叔、三叔和四叔,四叔后面就是我,因为我是长孙,所以我是在我四叔之后的,后面还有堂弟和一些分支的亲戚,一路无话,听着耳边传来的哀乐声和唢呐声,堂弟突然和我说了句,以后再也没有奶奶了,我的眼泪瞬间淌满眼眶,我昂着头,尽量不让泪水掉下来,是啊,以后就再也没有奶奶了。

    到了庙前,我们所有人全部下跪,从父亲开始一条三尺白布依次搭在我们的肩膀上,就听父亲在前面大喊:妈!跟我回家,这一瞬间哀乐奏响,礼炮齐鸣,我们每个人都紧紧抓着肩膀上的白布,一步一步的往灵堂放向走去。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回去的路要比来时的路难走许多,在黑漆漆的夜里,我低着头不说话,堂弟的眼睛已经红了,隐约能听到一些低沉的啜泣声,那是来自男人的哭泣,那是一种不能放声大哭的压抑情绪。耳畔吹来的风中,我好像听到了奶奶的声音,奶奶说:孙儿!你长大了,照顾好你爸妈,做一个孝顺孩子,奶奶会在天上一直陪着你的,我抬头四下看去,仿佛在人群的后面,在漆黑的夜里,真的有一个老人在默默地跟着我们的队伍前行。

    第二天上午,我们的队伍又来到了村里一个亲戚家,按照村里的说法就是要把村里的神主请回家,等村里下一个人去世后,就会把神主再请去他们家,所谓神主就是一个馒头上面插着一个用木棍粘着的黄色符纸,符纸的来历和内容就连父亲也不得而知。当天,我和堂弟作为奶奶唯一的俩个孙子,一直跪在灵堂俩侧,但凡有村里人或着亲朋好友来祭拜上香的,我和堂弟都要磕头回礼,一天下来,我和堂弟的膝盖又肿又青,但是我俩都没有过一句抱怨,因为这是我们能为奶奶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晚上父亲和叔伯们一起来到奶奶棺材旁,进行下葬前最后一件事入检,入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鹤归庭简介 >鹤归庭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