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家展示锐光智能安防边缘计算系统的技术突破...
开场十分顺利。程悦的声音清晰稳定,配合大屏幕上的架构图,简明扼要地解释了系统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点。她特别强调了系统在断网环境下的自主决策能力,这正是针对代码泄露担忧的最佳回应——即使部分代码被获知,没有核心算法和实时数据流,系统依然无法被复制。
演示环节更是一气呵成。程悦邀请两位观众上台参与互动:一人扮演正常访客,系统快速识别并放行;另一人扮演可疑人员,系统在0.3秒内发出警报并启动追踪。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几位记者快速记录,分析师们交头接耳,显然印象深刻。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方瑾回到台上宣布,请举手示意。
前几个问题都很温和,有关系统部署成本、适用场景和技术路线图。程悦对答如流,甚至适时加入一些幽默,引得会场几次轻笑,气氛逐渐轻松。
程女士,一个坐在后排的中年男子突然站起来,没有举手就直接发问,有消息称这次发布会是仓促安排的,目的是转移大家对代码泄露事件的注意力。您对此有何评论
会场瞬间安静。程悦眯起眼睛,试图看清提问者的脸,但逆光中只能辨认出一个高大的轮廓。她不动声色地喝了口水,给自己几秒思考时间。
首先,任何重要技术发布都需要充分准备,不存在仓促一说,她平静地回答,其次,关于代码泄露,调查显示这是前员工个人行为,与联合实验室无关。事实上,今天的演示恰好证明,即使部分基础代码被获知,我们的核心创新依然无法被复制。
但泄密代码中确实包含您曾经接触过的模块,提问者紧追不舍,您不觉得这太巧合了吗
程悦心中一凛。这个细节并未对外公开,普通记者不可能知道。她突然意识到,这个提问者很可能是赵志成安排的枪手。
这位先生是...她故意拖长音调。
陈明,独立技术顾问。对方回答,声音中带着一丝傲慢。
好的,陈顾问,程悦微笑,但眼神锐利,既然您提到技术细节,那我们就从技术角度讨论。她转向大屏幕,调出一张代码对比图,泄密版本中的确包含我曾查看过的模块,但请注意这里的注释风格——
她放大了一段代码:这种在函数前加日期的注释方式是科锐特有的,极光使用的是版本号。更重要的是,她切换到另一张图,这段代码在上个月的技术交流后就废弃了,我们重构了全部接口。所以问题不是为什么泄密代码与我有关,而是为什么有人刻意选择与我有关的旧版本代码泄密
会场响起一阵低声议论。陈明似乎没预料到程悦如此专业的反击,一时语塞。
还有问题吗程悦直视他所在的方向。
陈明不甘心地坐下,但程悦注意到他悄悄对《数字前沿》的记者使了个眼色。果然,吴天立刻站起来:
程女士,有传言称您能获得这个职位是因为科锐需要政治正确的技术面孔,而非真实能力。您对此有何回应
问题如此赤裸裸的歧视性让会场瞬间安静。程悦感到一股热血涌上脸颊,但她强迫自己保持冷静。方瑾想出面干预,程悦微微摇头制止了她。
吴记者,程悦的声音出奇地平静,您知道今天演示的系统处理速度比行业平均水平快多少吗
吴天一愣:呃...不清楚。
42%,程悦按下遥控器,大屏幕显示出一组对比数据,而能耗降低了37%。这些数据不是政治正确能实现的,而是靠一行行代码、一次次调试。她顿了顿,至于我的能力,我想今天的演示和刚才的技术讨论已经说明了一切。如果您仍有疑问,欢迎随时来实验室,我乐意用更多技术细节解答。
会场爆发出一阵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