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真正谈论各自的生活和感受,而不是补习、作业或者表演。
那首歌,她轻声问,为什么选《夜空中最亮的星》
欧阳辉沉默了一会儿:因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永远躲在阴影里的人。但偶尔,也会想成为某个人的光,哪怕只是一瞬间。
林宛瑜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在星光下,欧阳辉的侧脸线条显得格外柔和,眼中的防备也卸下了不少。
你已经是了。她小声说,不确定他是否听见。
他们肩并肩站在天台上,望着城市上空的星星。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在浩瀚的星空下,所有的标签和定义都变得不再重要——没有优等生,没有问题少年,只有两个渴望被理解的灵魂。
期中考试前夜,林宛瑜的手机在枕头下震动。她悄悄拿出来,屏幕上是欧阳辉发来的信息:能打电话吗
她看了眼房门——紧闭着,父母应该已经睡了。林宛瑜塞上耳机,拨通了电话。
喂她压低声音。
我在便利店值夜班。欧阳辉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伴随着收银机叮的声响,刚做完一套数学题,最后两道大题不会。
林宛瑜蜷缩在被窝里,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哪两道
数列和立体几何。
把题目拍给我看。
几分钟后,照片传了过来。林宛瑜在草稿纸上写下解题步骤,拍照回复,然后小声通过电话解释每一步的思路。
原来如此...欧阳辉恍然大悟,我之前思路完全错了。
你进步已经很大了。林宛瑜由衷地说,上次月考你数学才40多分,现在连压轴题都能做到第三问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谢谢你。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林宛瑜胸口泛起一阵温暖。自从天台那晚后,他们找到了各种隐秘的联系方式——课间操时擦肩而过的纸条,放学后空教室里的短暂见面,深夜的电话辅导。欧阳辉甚至开始按时交作业,连李国强都在班会上点名表扬了他的态度转变。
明天考试加油。林宛瑜轻声说,别紧张,你准备得很充分了。
嗯。欧阳辉顿了顿,你也是...虽然你从来不需要加油。
挂断电话后,林宛瑜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欧阳辉送给她的各种小东西——木雕书签,一片形状像星星的落叶,一张手绘的《小王子》插画,还有几张电影票根(他们各自去看同一场电影,然后通过短信交流感受)。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物件,成了她灰色生活中最明亮的色彩。
期中考试当天,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笔尖摩擦纸面的声音。林宛瑜答完数学卷子,抬头看了眼斜后方的欧阳辉。他眉头紧锁,专注地写着什么,完全不像以前那样提前交卷或者睡觉。
考试结束铃响,同学们三三两两讨论答案。林宛瑜故意放慢收拾书包的速度,等教室里人少些。欧阳辉走过来,假装借她的笔记看。
最后一道题你做出来了吗他小声问。
嗯,答案是√32。林宛瑜把一缕头发别到耳后,你呢
一样。欧阳辉眼睛亮了起来,其他几道也跟你对上了。
太好了!林宛瑜忍不住微笑,我就说你能行。
欧阳辉迅速扫视四周,确定没人注意他们,才低声说:今晚老地方见我有东西给你。
林宛瑜点点头,心跳加速。所谓老地方是学校后门一条僻静的小路,那里没有监控,也很少有人经过。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放学时,林父罕见地亲自来接女儿,说要带她去参加一个重要饭局——与母亲大学同事一家吃饭,对方儿子恰好也在准备中考。
张教授的儿子去年奥数拿了省一等奖,你们应该多交流。父亲一边开车一边说,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