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然后,不知道是谁,第一个鼓起了掌。
紧接着,掌声如同被点燃的引线。
瞬间蔓延开来,最终汇聚成雷鸣般的浪潮,汹涌澎湃!
Bravo!
太棒了!
呐喊声和口哨声此起彼伏。
我缓缓站起身,有些眩晕地看着台下。
许多人的脸上都带着激动和震撼。
甚至有人在偷偷抹着眼泪。
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音乐最纯粹的共鸣和感动。
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抬起头时,我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评委席。
张弛坐在那里,脸色阴晴不定,眼神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而在观众席的某个角落,我看到了顾清漪。
她呆呆地坐在那里,脸上的血色褪尽。
难以置信地望着舞台上的我。
那眼神里,不再是之前的怨恨。
而是混杂着震惊、嫉妒,以及一丝……名为后悔的情绪。
我知道,这一刻,《初霁》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我的未来,也彻底击碎了她强撑的骄傲。
09
真相浮现
毕业展演的轰动效应,远超我的预期。
《初霁》和我林墨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为了热门话题。
各种赞誉和讨论纷至沓来。
几家音乐公司和独立厂牌向我抛来了橄榄枝。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我保持着异常的冷静。
上一世的教训刻骨铭心。
我一一婉拒了那些看似优厚的合约,选择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沉淀。
我需要弄清楚,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名气和财富,更是作为一名创作者,最纯粹的表达和最自由的生长。
我开始整理我过去所有的作品。
包括那些上一世被顾清漪借用的曲子。
重新录制,上传到音乐平台,安静地分享。
渐渐地,开始有人注意到我的音乐。
一些乐评人开始撰写评论,分析我作品中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度。
有人敏锐地指出,这种风格与顾清漪早期赖以成名的几首作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似乎更加本源和纯粹。
网络上的讨论开始发酵,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顾清漪的团队开始进行危机公关,甚至暗示我是在碰瓷。
但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反而更引人怀疑。
张弛那边,也对我采取了冷处理的态度。
试图压下关于我的讨论热度,并向业内暗示我的人品问题。
但我对此并不在意,最终能站住脚的,还是过硬的作品。
10
默契碰撞
日子在平静的创作和学习中悄然流逝。
我开始尝试更多元的音乐风格,大量的书籍,汲取不同艺术形式的养分。
而我和陈月的合作,成为了我这段时间里最大的慰藉和惊喜。
自从上次音乐沙龙一拍即合后,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一起排练。
陈月的性格爽朗而细腻,她的音乐充满了生命力,与我的风格形成了奇妙的互补。
我们不仅仅是合作者,更像是彼此的知音。
林墨,你这段旋律,感觉可以再……嗯,再‘呼吸’一点。
她拉着大提琴思索着。
对,她用琴弓比划着。
就是这里,情绪可以稍微缓一下,留一点空间。
像深吸一口气,再吐出来那样。
我试着按照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