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在追逐潮流时,我看见的是每个女性身体独一无二的曲线,是她们在写字楼、菜市场、地铁里真实的生活轨迹。

    这些藏在剪裁线里的体贴,让云裳的衣服不再是橱窗里的时尚标本,而是能陪都市女性穿越昼夜、贴合身心的第二层皮肤。

    母亲给我端来热汤时,正看见我在样衣内侧绣上极小的云形标记——那是我们三个人的秘密符号,代表着从县城老街走到都市梧桐下的、关于设计与生活的全部热爱。

    窗外,穿云裳连衣裙的女孩们踩着细高跟走过,裙摆随步伐自然

    我捏着刚收到的检测报告,指腹碾过甲醛未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0ppm的字样,听见姐姐姜月在裁剪台那头轻笑:这下那些说咱们‘设计好看但成本太高’的批发商该闭嘴了。

    她手里举着的,是从某快消品牌买回来的对标款连衣裙——洗水标上明晃晃写着含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而我们同期推出的同价位产品,用的是新疆长绒棉混纺的亲肤面料。

    这是云裳成立的第七年,也是我们被同行视作异类的第五年。

    当女装市场沉迷于网红款+劣质化纤的快周转模式时,我和姐姐坚持把30%的成本砸在面料上:婴儿服级别的A类针织布、OEKO-TEX认证的活性印染、连拉链头都要过检重金属含量。

    母亲总说我们死脑筋,直到她看见抱着检测报告哭的年轻妈妈——她在云裳买到的孕妇装,是市面上唯一敢承诺可直接接触新生儿皮肤的款式。

    真正让云裳撕开市场裂口的,是那场童装质检风暴。

    某知名品牌被曝光童装甲醛超标,家长们在直播间愤怒刷屏时,我正在给新到的有机棉面料做亲肤测试。

    镜头无意中扫过检测台上的气相色谱仪,弹幕突然炸了:那个穿白大褂的是云裳设计师

    姐姐趁机举起童装水洗标:每批面料我们都会送瑞士SGS检测,连缝纫线都要测色牢度。

    订单像潮水般涌来,但我们没急着扩张。

    姐姐带着团队跑遍江浙面料厂,在江苏如皋建了首个自有染整车间——不是为了压缩成本,而是要亲眼看着每匹布经过12道水洗工序,看着活性染料在80℃恒温中与纤维结合。

    我则泡在实验室,把人体工学数据融入面料研发:给职场女装开发的呼吸西装面料,经纬向弹性系数精确到0.85Ncm,既保证挺括又不束缚肩胛骨运动;

    给中老年妈妈做的保暖内衣,绒面厚度根据人体各部位产热差异调整,腰腹处特意加厚0.3毫米。

    母亲成了云裳的首席质检官。

    她戴着老花镜,用三十年改衣的经验捏捏袖口、扯扯裤脚:这针脚密度不够,洗三次该开线了。

    有次她在抽检中发现某批次连衣裙的锁边线用了涤纶材质,当场要求全厂返工。

    那是我们第一次对合作十年的老厂说不。咱不能让顾客穿着带‘刺’的衣服回家。

    她把返工的衣服堆在我面前,笑容灿烂。

    当云裳的面料检测报告被做成行业教材时,我们在浦东开了第二家概念店。

    透明橱窗里,实时播放着面料从棉花采摘到成衣质检的全流程;

    试衣间镜子旁立着检测证书二维码,扫码能看见每件衣服的面料身份证。

    有位穿职业装的女士扫完码突然红了眼眶:终于有品牌把‘安全’写进针线里,而不是吊牌上。

    成为龙头集团的那天,姐姐在董事会上拒绝了资本提出的降低面料成本、加快上新速度建议。

    她推开会议室的落地窗,指着楼下云裳旗舰店的灯光:二十年前,我和妹妹在县城老店改衣服,顾客最常说的是‘这料子洗不坏’;

    现在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开窍后我造福全世界女性简介 >开窍后我造福全世界女性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