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当指尖触碰到实验服口袋里的顶针,某个念头突然刺破混沌:或许我们不该对抗自然,而是该像母亲当年改衣那样,学会与面料的不完美和解。

    清晨五点,我抱着连夜赶出的改良方案冲进打样间。

    自动裁床的激光灯在样布上投下新的剪裁线,那道沿着人体肩胛骨运动轨迹的弧线,比之前的设计多了0.7厘米的余量——就像母亲总说的,好衣服要给身体留呼吸的空。

    当第一片带着天然蜡质的棉片被缝入婴儿连体衣,质检部的小赵突然推门进来,眼里泛着光:姜工,有位妈妈带着孩子来感谢,说穿了咱们的衣服,孩子三个月没发作的湿疹...

    姐姐从印度带回的,除了有机棉种植协议,还有快消品牌恶意倾销的证据。

    在行业论坛上,当某国际品牌高管大谈性价比时尚时,她当众打开装着两地面料的密封盒:一边是泛着化工味的廉价化纤,一边是带着阳光气息的天然棉絮。

    真正的性价比,她举起云裳的面料身份证二维码,是让每个妈妈扫码时,看见的不是营销话术,而是棉花从播种到成衣的每一道呼吸。

    入冬前,云裳的旧衣改造工坊正式投产。

    母亲坐在老式缝纫机前,把回收的羊毛大衣改造成婴儿抱被,碎布头拼成的星星图案里,藏着她亲手绣的物尽其用四字。

    国际环保组织的认证来得比预期更早。

    颁奖礼当天,我用再生面料改良的旗袍走上台。

    当主持人问及云裳的核心竞争力,我从容对着镜头举起手里的布料:不是机器,是人心。每道针脚里缝的,是咱们对孩子、对土地的良心。

    散场时,姐姐忽然指着远处的快消品牌门店。

    霓虹灯箱下,几个女孩正对着限时折扣海报犹豫,衣摆上的化纤反光刺得人眯眼。

    知道吗她忽然轻笑,掏出手机翻开云裳的新企划案,我们打算在门店里设‘面料教室’,教大家怎么看洗水标、摸面料质感——就像当年妈妈教我们改衣服那样。

    深冬的雨夜,我和姐姐挤在县城老店的阁楼里整理旧物。

    母亲的顶针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旁边是她新写的质检手册,扉页贴着张老照片:二十年前的雨夜,两个女孩在缝纫机前打盹,布料上的针脚歪歪扭扭,却在潮湿的空气里固执地生长着希望。

    窗外,云裳的自建工厂亮起了新的智能检测灯,像散落在人间的星星。

    而我们知道,比任何认证都珍贵的,是每个穿上云裳的人眼里的信任。

    那是用无数个在实验室熬红的夜、在面料厂踩脏的鞋、在质检台磨破的顶针,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最温暖的质检报告。

    故宫文华殿的穹顶下,鎏金宫灯的光晕映在玻璃展柜上,云裳与故宫合作的呼吸·十二章纹系列正在进行最后布展。

    我捏着改良版香云纱的袖口,指尖触到布料里若隐若现的天然桑蚕丝结节。

    这是母亲坚持保留的瑕疵,说老辈人管这叫蚕宝宝的吻痕,反而能让皮肤自由呼吸。

    展柜中央,用新疆长绒棉复现的清代月白色马面裙正在旋转,裙裾扬起时,暗纹里的十二章纹图案随人体动作舒展,像活过来的星图。

    发布会开始前,姐姐抱着件婴儿连体衣走进后台。

    白色布料上绣着极小的十二章纹暗纹,衣领处别着母亲的顶针:这是用展柜里的古棉残片纤维复纺的第一匹布,故宫专家说,这是六百年前宫廷贡棉的呼吸密码。

    她眼里闪着光,像当年在县城老店改衣服时,第一次做出让顾客落泪的童装。

    当聚光灯亮起,我看见展柜玻璃上倒映着温暖的影子:母亲的顶针、姐姐的剪裁线、我的检测报告,在同一块面料上重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开窍后我造福全世界女性简介 >开窍后我造福全世界女性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