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这次他们自发组织了家庭故事绘画大赛。
8
画室闹剧
客厅瞬间变成临时画室。孩子们趴在地板上,蜡笔在画纸上沙沙游走,有的把老座钟画成会跳舞的巨人,有的让麻雀戴着皇冠站在彩虹上。闪电摇着尾巴挨个巡视小画家,尾巴扫过画纸留下毛茸茸的痕迹;雪球干脆卧在颜料盘边,爪子不小心沾到蓝色颜料,踩出一串小蓝莓脚印。
夕阳西下时,画作铺满了整面墙。最特别的一幅出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之手——她把我们全家人画成音符,老座钟是指挥棒,麻雀衔着五线谱,就连闪电和雪球都戴着迷你耳机。你们家的声音一定是彩色的!她仰着小脸说,让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当晚,爸爸突发奇想,把孩子们的画作扫描进电脑,配上老座钟的滴答声、麻雀的啁啾、厨房的炒菜声,剪辑成一段独特的视频。当画面里跳动的色彩与声音同步播放,表姐激动地拍着大腿:这简直是艺术跨界!我们立刻决定,用这个视频参加社区的文化创意比赛
秋风卷起银杏叶的时节,社区文化创意比赛的颁奖典礼在广场举行。当我们家的视频投影在幕布上,老座钟的滴答声、孩子们稚嫩的笑声与麻雀的啼鸣交织,台下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叹。抱着最佳创意奖奖杯回家时,奖杯上的光斑跳跃着,映得每个人的眼睛都亮闪闪的。
当晚,家里就开始筹备新的计划。爷爷戴着老花镜,在阳台搭起木制鸟舍,嘴里念叨着:说不定小麻雀以后会带朋友来住。表姐在电脑前捣鼓直播设备,说要开个频道叫阳台物语,记录四季流转里的小美好。爸爸则把旧书架改造成社区共享故事箱,鼓励邻居们投递自家的温馨片段。
寒潮来袭的某个清晨,鸟舍果然迎来了新客人——三只羽翼未丰的幼雀被大风刮落,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全家人默契分工:妈妈熬煮小米粥,我用棉花做柔软的巢垫,爸爸调试监控设备准备记录幼鸟成长。闪电小心翼翼地趴在鸟舍旁,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凝成白雾;雪球守在楼梯口,俨然一副守护队长的模样。
消息不胫而走,社区的孩子们带着自制的鸟食纷至沓来。陈爷爷的竹笛也有了新曲目,每天清晨的《百鸟朝凤》,引得更多飞鸟在阳台外盘旋。表姐的直播间渐渐热闹起来,屏幕里滚动的弹幕充满温暖:看到幼鸟学飞,想起我学骑车时爸爸扶着后座的手听着老座钟的声音,像回到了外婆家。
9
声音博物馆
岁末的大雪夜,全家人围坐在壁炉前翻看共享故事箱。泛黄的信纸上,有新婚夫妻记录的第一次下厨翻车现场,有独居老人写下的观鸟日记,还有孩子们画的奇思妙想涂鸦。老座钟的报时声与炉火的噼啪声应和着,窗外的雪花簌簌落下。
春回大地时,阳台上的鸟舍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驿站。麻雀家族的后代们叽叽喳喳,与老座钟的滴答声谱出晨间序曲。这天清晨,爸爸在鸟舍旁发现个系着红绸带的小木牌,歪歪扭扭写着:感谢收留过迷路的我——来自3号楼的灰喜鹊,落款还画着个俏皮的笑脸。
社区突然发起声音博物馆计划,我们家的阳台顺理成章成了分会场。爸爸把历年录制的家庭音频整理成册:从奶奶炒菜的滋滋声、爷爷修理座钟的叮当声,到孩子们的绘画大赛喧闹、鸟儿的欢唱,都被收录进特制的二维码卡片。参观者扫码时,便能戴上耳机,走进我们家的声音世界。
暴雨倾盆的傍晚,快递员冒雨送来个大木箱。拆开后,竟是远方表亲寄来的老式留声机。听说你们在收集声音,这台老古董或许能派上用场!附带的信里写道。留声机转动时,沙沙的杂音里突然飘出一段童谣——那是曾祖母年轻时哼唱的曲调,尘封的记忆瞬间鲜活起来。
闪电在某个深秋安详离世,全家人把它的项圈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