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采摘了一大捧嫩叶,回来捣烂,和入糯米粉中。艾草独特的青涩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
用那只摔裂了口的粗陶碗盛了些调好的鸡饲料,拌入切碎的艾草。据说这样喂大的鸡,下的蛋都带着草木清气。看母鸡带着小鸡们啄食,碗沿的裂口处,一只小鸡正伸长脖子努力够着。生命的循环,朴素而强韧。
剩下的艾草糯米粉,包入豆沙,蒸成青团。刚出锅的艾草糍粑,碧绿,滚烫,散发着浓郁的青草回甘。这味道,是春天的本味,带着雨后的清新和泥土的复苏感。
【谷雨·落樱溪】
去往野樱溪涧取水。溪边几株晚樱开得正盛,粉白花瓣被谷雨时节的细雨打落,铺满了水面和岸边的青苔石。
掬一捧溪水,冰凉刺骨,水中夹带着细小的樱花瓣。用玻璃罐头瓶,小心翼翼地诱捕了几只在腐烂落花上盘旋的小果蝇,算是为即将到来的瓜果季提前做点清理工作。瓶子里,果蝇嗡嗡作响,徒劳地撞击着透明的壁垒。
用捡来的野樱木枯枝,削了一枚简单的书签。木质细腻,带着淡淡的樱木香。夹入正在读的农事杂记里,书页间便也染上了春末的气息。
【立夏前·遮阳布】
阳光渐强,育苗盘里的菜苗有些蔫。找出母亲遗留的那块蓝印花布,靛蓝底色上印着朴素的缠枝莲纹样。用竹竿撑起,给菜苗搭了个简易的遮阳棚。蓝布滤过的阳光,在泥土上投下斑驳柔和的光影。布料边缘有些磨损,针脚细密,是母亲当年亲手缝制的。如今,它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新生。
小满·蓄势
【小满·抢收】
小满将至,天气也变得急躁起来。青石晒场上摊晒着新收的决明子,颗粒饱满,色泽油亮。午后,天色骤变,大块的乌云从山那边滚滚而来,边缘镶着一道诡异的金红色亮边,像神话里巨兽的鳞甲。
风起,卷起赛场上的尘土和草屑。必须在暴雨来临前将决明子收拢。簸箕挥舞,手臂酸胀,汗水顺着额角流下,滴在滚烫的青石板上,滋一声,瞬间蒸发。空气中弥漫着决明子特有的微苦焦香,混杂着山雨欲来的土腥味。
data-faype=pay_tag>
终于将最后一簸箕倒入麻袋,雨点已噼啪落下。扛着沉重的袋子奔回屋檐下,回头望去,刚才还喧闹的晒场已被密集的雨帘覆盖。
【芒种·茶与水】
梅雨季,湿热难耐。从地窖角落翻出去年冬天封存的一坛雪水。坛口蜡封完好,揭开时,一股清冽的寒气扑面。
取新制的龙井明前茶,一半用这雪水冲泡,一半用后山汲来的山泉水。雪水泡出的茶汤,色泽更清透,入口绵软,几乎感觉不到水的存在,只有茶的清香在舌尖次第绽放。山泉水泡出的茶,则带着明显的矿物质感,微涩,但回甘更强劲,茶味显得更有骨架。
两种水,两种性格,映衬着同一种茶,竟品出截然不同的意境。或许万物皆然,风土、水源,都在无声地塑造着其内在的脾性。
【夏至·制伞童】
夏至日长,阳光炽烈。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农忙假,成日里在山野间疯跑。找出存放的桐油和韧皮纸,教他们制作桐油纸伞。
选韧性好的老竹做伞骨,劈篾,钻孔,穿线,糊纸,刷桐油……孩子们起初笨手笨脚,很快便掌握了窍门。竹林茶亭成了临时工坊,散落着竹屑、碎纸和桐油的特殊气味。
伞成,晾干。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着自己做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纸伞,跑到屋后的斜坡上。他们笑着,叫着,连滚带爬地从坡上冲下,五颜六色的油纸伞在绿草坡上旋转、跳跃,像一群刚下过雨后冒出的、活泼泼的七彩蘑菇。阳光透过涂了桐油的伞面,将他们的脸庞映照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