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嘶鸣声此起彼伏。关平即刻穿衣披甲赶往中军大帐,关羽此刻正坐在案前,就在我赶来的同时,关羽亲兵连滚带爬冲进来,脸上糊着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泥浆:禀君侯!北岸野堤崩塌三十丈,于禁的前锋营...被冲走了!
关羽按在刀柄上的手背暴起青筋:何时的事
亲兵牙齿打战,就在半刻钟前!斥候说看到山洪裹着磨盘大的石头冲下来,于禁的中军帐旗都倒了...
关平以刀鞘勾画泥地:于禁败军必走华阳道!后世史家争论的经典战例脱口而出。泥水渗进护腕缝隙,寒意蛇行而上。
关羽战袍翻卷如云,他忽然解下腰间玉佩掷来,蟠龙纹玉髓磕在铁甲上铮然作响:带五十轻骑去鹰嘴崖。拇指抹过刀柄暗红血垢,若擒不得于文则......
惊雷吞没后半句,但我看清他眼底闪过的精光——这位义父在给我证明的契机,亦是试探。
三日后,鹰愁涧。
山洪卷来的断木在河道口堆成天然堤坝,积水漫过鹅卵石滩,反射着铁灰色的天光。关平伏在湿滑的崖石后,铁甲缝隙里钻进的蜉蝣正啃噬着汗湿的里衣。于禁的金盔在溃军中时隐时现,这位曾让张辽赞叹虽古名将不过也的曹魏左将军,此刻正被亲兵架着蹚过浑浊的溪流。
少将军,水位够了。斥候的声音裹着山风传来。望着对岸惊飞的宿鸟,忽然想起《孙子兵法·行军篇》的批注:鸟起者,伏也。但此刻我们才是设伏者——历史在这里拧成了奇妙的绳结。
放滚石!
令旗挥动的刹那,崖顶士卒砍断浸油的藤索。数百根裹着铁蒺藜的巨木轰然坠落,曹军盾阵碎裂声宛如陶器坠地。于禁的亲兵举着镶铜皮盾,却被山洪裹挟的千斤滚木碾成肉泥。那个在史书里跪降关羽的名将,此刻金甲上沾满泥浆,正被关平的亲兵按倒在鹅卵石滩。
愿降汉寿亭侯……于禁嘶哑的嗓音突然顿住,他抬头看清铁胄下的面容时,瞳孔剧烈收缩——这不该是威震华夏的关羽。
关平解下玉佩悬在他眼前,蟠龙纹在暮色中流转血光:君侯在营帐中静候将军。史书记载的投降词从牙缝挤出,宿命般的寒意漫上脊背。暮色如铁汁灌入山谷时,我们押着俘虏返回。
父亲,于文则带到。关平单膝触地,甲胄上的血水在青砖面晕开暗花。关羽却伸手拂去我肩甲上的箭簇碎屑,这个动作温柔得不像史书里那个骄于士大夫的武圣。
可知宋襄公败在何处他突然发问,丹凤眼映着跳动的火把。我瞥见竹简上未干的水渍——有人故意打湿了记载泓水之战的简牍。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败在不知天时。
关羽点头,汝当随我习读春秋。随后望向于禁开口,来之前,可知领兵将军是谁
于禁单膝跪地将头低了下去,知道,是关云长。我已囤兵种田良久,深知我不是云长的对手,可军命不可违,还望云长高抬贵手。
美髯随风飘动,念你之情,平儿将文则带下去好生看管。
第二节刮骨疗毒。
建安二十四年冬月,樊城外军帐。
今日对阵,樊城久攻不下,恰逢君侯在此时伤了手臂,恐怕不能继续上阵杀敌,汝等随我一同劝说君侯返回荆州城可好
军帐外众将纷纷点头,见此一幕,关平先行踏入营帐中。
见到战将一同进帐关羽丹凤眼似张似合的扫了过来,汝等,所为何事
关平单膝跪地抱拳看向关羽,曹军弩箭有毒,君侯若手臂因此落下隐患得不偿失,我等请命班师返回荆州,待君侯手臂好转后再议樊城之事。
身后战将一同下跪,望君侯以自身为重!
寒风卷着雪粒从麻布帐帘的缝隙钻入,铜灯火焰被吹得忽明忽暗。关羽卸去右臂鱼鳞甲,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