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跟我拉手。
有个女孩子哭了,捂着嘴,伤心欲绝。身边的男孩子抱住她,轻轻地安慰。
你看,这个钱还是花得挺值的对不对
做得挺像个真的。
我在台上摇摇欲坠。突然感觉世界旋转起来。
眼前那斑斓火焰,就快要将我吞没。
——真实虚幻
——究竟什么才是现实
现在,我也分不清了。
但,这种混沌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我很快调整过来,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专业的歌手。粉丝们一开始还有所保留,抱持着一种旁观的姿态审视地望着台上,可他们很快就被我的活力与生命力所感染,方才还在哭泣的女生浑然忘却了悲伤,开始举着荧光棒,跟着节拍,随众人一起挥舞起来。
我一时间也忘却了被替代的痛苦,深深地融入了演出的海洋之中……
6
仿生狂潮
做得不错。
公司高层很满意我的表现,此次演出收入比预期还要高30%,与我相关的周边产品预订量翻了三倍以上,原因是人们第一次接触到仿生偶像这种新鲜的玩意,热情度极高。于是高层决定:让我着手准备全球巡演。而且是一天一场。这不是人类的体能所能承受的,我下意识想拒绝,但对方的态度令我哑口无言:
你现在不过是一个机器人,机器人怎么会累
反正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你的数据,可以批量生产你的仿生人。要是不想赚这个钱,我们大可以炒了你。
他们说得没错,我现在随时可以被取代。但他们暂时不会轻易地放弃我。因为仿生科技拥有的只是我第一次提供的数据,而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变化,外表和气质也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为了带给观众真实感,他们需要定期采集我的皮肤、身材、声音特质变化的数据,好更新仿生人的外表和算法。
同时,公司也尝到了甜头,他们开始批量生产我,毕竟一个坏了,得立刻由另外的顶上,我作为我的原始数据,只是工蚁群体其中的一员。
同时,公司未雨绸缪地打起了其他艺人的算盘,要求旗下的艺人都签订一份仿生合约,要求提供自己的隐私数据,好让他们随时可以制作相对应的仿生人,不接受的艺人即刻会被雪藏,没有商谈的余地。
始料未及的是,这种意料之外的狂热也引发了新一轮涟漪效应,许多演艺公司开始推出了仿生偶像,一些头部公司甚至开始融合多名巨星的特质,捏出了更符合大众喜好的偶像:A的眼睛,B的鼻子,C的身材,D的声音。这些仿生艺人能够365天不间断演出,上午拍剧,下午参加综艺,晚上开演唱会,次日依旧。很快,许多活生生的艺人被迫退出了这个行业。
一时间,哀鸿遍野,人人自危。
7
真相边缘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一切因我而起,也应由我而止。
我试着找回自己的社交账号——但自从我成为仿生人以来,便被剥夺了自由发言的权力。由公司统一安排调度,以确保不会产生什么危及名誉的事。我开了一个小号,开始记录下每次演出后台视角的内容,不露脸,但是有声音讲解。我不敢直接发布与我自己本身相关的内容,只是稍有涉及。每次打的tag也很简单,只有我的名字,贾冰冰。
一开始,这个小小的视频号并没有人关注,但随着仿生偶像的大肆铺开,人们开始厌倦了这种不真不假的艺人,有人开始在公共平台呼吁重新开始关注活人艺人,就在这时,有人发现了我的视频号,因为充满了未经处理的活人感,慢慢地,评论开始质疑我的真实性,因为我回复的频率和风格,宛如以前的贾冰冰,而不是经过AI算法处理的冒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