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组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工,叫孙小红,手脚麻利但没什么经验。周晓兰耐心地教她怎么辨认梭子的正反面,怎么调整张力。
周姐,你懂得真多!孙小红佩服地说。
周晓兰笑了笑:干久了自然就会了。她没说自己重生前已经摆弄这些机器二十年了。
中午休息时,陈志强叫住她:周晓兰同志,能耽误你几分钟吗
周晓兰跟着他走到培训室后面的小仓库。陈志强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旧书:《纺织机械维修入门》,我看你对技术挺感兴趣的,可以拿去看看。
周晓兰接过书,如获至宝。在七十年代,这种专业书籍可是稀罕物。
谢谢陈技术员!我一定好好保管,看完马上还你。
陈志强推了推眼镜:不急。对了...他犹豫了一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说。厂里还是有些资源能帮到职工的。
周晓兰心头一暖。陈志强是真心想帮她,不是客套话。
暂时还应付得来。她感激地说,就是玲玲...我女儿,白天没人照顾有点麻烦。
厂里托儿所不行吗
名额满了。周晓兰叹了口气,而且...婆婆可能会去闹。
陈志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帮你问问。我爱人在教育局工作,也许能打听到附近的私人托儿所。
周晓兰没想到他这么热心,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前世她生活圈狭窄,除了李爱华几乎没有朋友,更别说得到男性同事的帮助了。
下午的培训结束后,周晓兰匆匆赶回宿舍。李爱华已经带着玲玲在等她了,小姑娘一看见妈妈就扑过来。
妈妈!李阿姨带我去食堂吃了肉包子!
周晓兰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谢谢爱华姐。
李爱华摆摆手:客气啥。她压低声音,对了,你婆婆今天来厂里了,到处跟人说你不孝顺,抛夫弃子...
周晓兰冷笑:她倒打一耙的本事倒是一点没变。
你要小心。李爱华担忧地说,这年头名声对女人很重要,她要是把你名声搞臭了,对你离婚和争取玲玲都不利。
周晓兰点点头。她当然明白这一点,前世就是被婆婆毁了名声,才落得那般下场。
接下来的几天,周晓兰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车间、培训室。陈志强果然帮她找到了一家私人托儿所,虽然条件简陋,但胜在位置隐蔽,婆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
技术培训进展顺利,周晓兰的表现让陈志强和其他学员都刮目相看。她不仅掌握得快,还能举一反三,甚至提出了几个改进工作流程的小建议。
周晓兰同志,你真是天生吃这碗饭的。周五下课时,陈志强由衷地赞叹,结业考核你肯定能拿第一。
周晓兰不好意思地笑笑。她哪是什么天才,不过是比旁人多活了二十年罢了。
正当生活似乎步入正轨时,危机再次降临。周六中午,周晓兰刚接玲玲回宿舍,小女孩就蔫蔫的,小脸通红。
玲玲周晓兰摸了摸女儿的额头,顿时慌了——烫得吓人!玲玲,哪里不舒服
头疼...玲玲软绵绵地靠在她怀里,嗓子也疼...
周晓兰赶紧给女儿喂了水,用湿毛巾敷额头,但温度一点没降。她决定送医院,刚抱起玲玲,宿舍门就被敲响了。
门外站着王建国,脸色阴沉。
你来干什么周晓兰下意识抱紧玲玲。
王建国看见女儿红通通的小脸,愣了一下:玲玲怎么了
发烧了,我正要送医院。周晓兰警惕地看着他,有事快说。
王建国欲言又止,最后侧身让开:先送医院吧,我跟你一起去。
周晓兰想拒绝,但玲玲的情况耽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