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件和故事,有结婚时的龙凤烛台,有传了三代的铜茶勺。王婶抹着眼泪指着展柜里的旧闹钟:这是我和老伴结婚时买的,没想到还能派上用场。

    人群中,一位戴着珍珠耳钉的老太太突然驻足在茶叶罐前,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老者颤抖着上前,两人对视片刻,同时说出那个封存了七十年的名字——阿梅。

    暮色渐浓,林夏靠在陆川肩头,看着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喝着茶,讲着过去的故事。茶舍的灯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窗外摇曳的灯笼光影交织。

    你说,这算不算另一种圆满林夏轻声问。

    陆川握紧她的手,账本上的字迹在灯光下泛着暖光:算。茶水巷子的故事从未结束,它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生长。

    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给茶舍的飞檐镀上银边,茶香混着桂花香,飘散在灯火通明的街巷里。

    4、

    展览的余温未散,栖云茶舍却迎来了新的转折。隔壁裁缝铺的老板娘抱着布料找上门,说要给茶舍的桌椅定制新套子,老物件要配新衣裳。话音未落,隔壁五金店老板扛着工具就来检修门窗,菜摊的老李头更是天天送来新鲜蔬菜,说是要让茶舍的茶点更添风味。

    林夏和陆川索性将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定为茶舍开放日。那日,老人们教孩子们写毛笔字,画糖画的老周手把手教年轻人勾勒生肖图案,王婶带着大家包粽子、做青团,欢声笑语中,茶香与食物的香气交融。

    一天,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电视台的摄制组来了。镜头里,陆川演示着古法泡茶,林夏则翻开那本写满故事的账本,讲述茶水巷子的前世今生。当镜头扫过满墙的旧物时,角落里的铁皮茶叶罐突然被打亮,那个跨越七十年的爱情故事,随着茶香飘进了千家万户。

    节目播出后,茶舍成了网红打卡点。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有人带着自家的老物件,有人专程来听故事。有位年轻姑娘捧着奶奶的老旗袍,希望能在这里办一场特别的婚礼;还有位作家连续一周泡在茶舍,只为寻找创作灵感。

    夜深人静时,林夏和陆川整理着新收到的故事。陆川忽然指着账本笑道:照这个速度,咱们得准备第二本了。林夏望着窗外灯火,想起茶水巷子里的第一杯茉莉香片,轻声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故事的续写者。

    晨雾又一次漫过茶舍的屋檐,新的一天在茶香中苏醒。陆川打开店门,发现台阶上放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刚出锅的桂花糕,附了张字条:谢谢你们,让老故事有了新家。

    林夏接过糕点,和陆川相视一笑,转身将字条轻轻夹进账本——在岁月的长河里,茶香袅袅,故事永不落幕。

    5、

    随着茶舍名气渐盛,原本冷清的街巷也热闹起来。隔壁的裁缝铺转型成了国风服饰体验店,五金店改造成了手作工坊,菜摊老李头更是开起了农家菜馆,主打茶膳。老街坊们聚在一起商量,干脆将这条街改名为茶香里,还挂起了红灯笼,逢年过节举办民俗市集。

    一个盛夏午后,茶舍来了位特殊的客人——某文旅集团的策划总监。他捧着一杯碧螺春,目光扫过满墙故事:我们想打造非遗文化街区,把茶香里纳入重点项目,保留市井烟火气的同时,让更多人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底蕴。

    消息传开,老街坊们既兴奋又忐忑。林夏和陆川挨家挨户走访,收集大家的想法。裁缝铺老板娘希望能举办传统服饰秀,老周想教孩子们做糖画,连瘸腿老张都提出要在街边支个免费修车摊,就当给街坊们行个方便。

    经过几个月筹备,茶香里焕然一新。青石板路重新铺就,古色古香的店铺错落有致,每家门前都挂着手绘的招牌。茶舍二楼开辟成故事展厅,那些老物件在柔和的灯光下静静诉说着过往。

    开街那天,整条巷子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茶渍里的春天简介 >茶渍里的春天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