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理员举着电筒来赶人:小崽子,熄灯了还在画迷宫!明天还要体能测试呢!周末休息时,别的孩子玩手机游戏,他却捧着《蹴鞠图谱》研读,在空白处记下自己的理解:现代足球的三角传球,与古之连环拐异曲同工,皆为借力打力之道。

    在足校的日子里,高俅总是那个最特别的存在。当其他学员在健身房举铁时,他在研究《蹴鞠图谱》里的桩功,通过站桩来增强下盘稳定性。他会在操场的角落一站就是半小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目光平视前方,感受着大地的力量从脚底涌入身体。同学们路过时总会嘲笑他:高俅又在做法啦!但他不为所动,因为他知道,这种古老的练习方法正在悄悄改变他的身体,让他的下盘越来越稳,触球越来越精准。

    一次对内比赛中,他面对三人包夹,突然使出连环拐,连续两次变向让防守球员摔倒在地,场边的教练们都看傻了眼。赛后教练组反复观看录像,发现他的变向时机、触球部位都精准得不可思议,仿佛提前预判了对手的每一个动作。主教练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这些技巧是从哪里学来的,他只是笑笑说:小时候在巷子里踢球自己琢磨的。教练虽然半信半疑,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孩子身上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足球天赋,或者说,一种超越现代足球理念的独特理解。

    第三章

    跨洋而来的十二道皮缝(2015-2017)

    马德里的阳光像碎金撒在巴尔德贝巴斯训练基地。十五岁的高俅盯着胸前的皇马U16球衣,14号数字暗合护腕上的十二道皮缝加两道隐纹。第一次触到5号球,他忽然想起《图谱》里鞠圆如天,十二皮应十二月,天地人三才具焉的记载,指尖在球面的五边形上摩挲,竟与护腕纹路严丝合缝,仿佛千年时光在此刻咬合。足球的重量和弹性让他想起宣和年间的牛皮鞠,却更硬更圆,需要更巧的卸力技巧。他开始尝试将《蹴鞠图谱》中的卸力八法与现代足球技术结合,比如用太极步化解对手逼抢,用铁膝功拦截高空球。

    高俅!注意阵型!4-3-3不是让你单打独斗!教练卡洛斯的怒吼在耳畔炸开。他在战术本上画下改良版方正阵:边锋回撤如两翼护主,后腰前插似中军策应,这在千年前的齐云社叫四门兜底阵,讲究前后左右,如城墙相连,中锋如将,边锋如骑。他还将《图谱》里的八门阵融入跑位,在场上时而像开门迎客般主动接应,时而如闭门拒敌般快速回防。这种独特的跑位风格让队友们一开始很不适应,但随着训练的深入,他们发现高俅的跑位总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空间,为球队的进攻打开突破口。

    当他在训练中用拖刀计(假装回传实则直塞)撕开一线队防线时,卡西利亚斯拄着拐杖笑:这孩子的传球,像在写毛笔字,藏锋于拙,守拙见巧。你看他的跑位,不是直线冲刺,而是绕着防守者画弧,像在跳弗拉明戈。卡西利亚斯的话让高俅心里一动,他忽然意识到,现代足球中的艺术足球,其实和古代蹴鞠的美学追求是相通的,都是在力量与技巧之间寻找平衡,在规则与自由之间创造美感。

    data-faype=pay_tag>

    在皇马的日子里,高俅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拒绝使用最新款的足球鞋,坚持穿着奶奶为他缝制的布面球鞋,只是在鞋底加了现代的防滑钉。每次比赛前,他都会对着护腕默念《蹴鞠图谱》中的口诀:鞠不离足,足不离鞠,动如秋风,静若处子。他的饮食严格遵循《蹴鞠图谱》里的养生之道,早餐必喝艾草粥,晚餐必有枸杞炖牛肉。这些习惯让他在队里显得格格不入,但出色的表现让所有人闭嘴。

    2017年国王杯对阵塞维利亚U19,高俅在第80分钟主罚任意球。他蹲下身,用鞋钉在草皮上画了个不规整的圆——宋代蹴鞠前的祭场仪式,需三拜九叩,祈求圆社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蹴鞠魂:高俅的绿茵重生简介 >蹴鞠魂:高俅的绿茵重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