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我需要一个答案,也需要给自己一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深吸一口气,我拿出手机,拨通了纸条上的那个号码。电话很快被接起,传来阿鹏带着惊喜的声音:喂谢姑娘

    阿鹏大哥,我的声音还有些沙哑,但语气却异常坚定,我决定了,我去月亮湾。

    06

    挂了阿鹏大哥的电话,我几乎没有犹豫,用最快的速度收拾了仅有的几件行李。那个破旧的小旅馆,连同那些噬骨的绝望,都被我一起关在了门后。

    前往月亮湾的路蜿蜒曲折,大巴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窗外是连绵不绝的青翠山峦,云雾缭绕,带着一种原始而神秘的气息。这和家乡的山不一样,更加野性,也更加……干净。我的心,在离开那个伤心地后,第一次有了一丝微弱的平静。

    车子停在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小坝子里,阿鹏大哥黝黑的脸上挂着爽朗的笑,早早等在了路口。他身后跟着几个好奇打量我的苗族村民,穿着漂亮的靛蓝色衣裳,眼神淳朴而友善。

    谢姑娘,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月亮湾!阿鹏大哥热情地接过我的背包。

    走进寨子,木制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空气里弥漫着草木清香和淡淡的炊烟味。没有冰冷的厂房,没有猜忌的眼神,只有鸡犬相闻的宁静和村民们好奇又带着善意的微笑。

    阿鹏大哥没有食言,他召集了寨子里的长者和对美食有兴趣的年轻人,开诚布公地介绍了我和我的想法。出乎意料,几乎没有人提出反对。或许是年轻人外流、传统手艺后继无人的焦虑感太过真切,或许是阿鹏在寨子里威望足够高,他们看着我的眼神里,更多的是期待和一丝小心翼翼的希望。

    我们很快就选定了寨子边缘一个闲置的、宽敞的老式木楼作为工坊的场地。那木楼有些年头了,但结构坚固,通风采光都极好。村民们自发地前来帮忙,清理、修缮、搬运设备——一些我根据寨子条件提前联系购买的小型加工和封装设备。大家一边干活,一边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跟我聊天,询问外面的世界,也自豪地讲述着寨子里的故事和食材。

    我给工坊取名寨味,简单直接。我告诉他们,我的目标不是做成多大的工厂,而是要做出真正属于月亮湾味道、又能被外面世界接受的好东西。第一步,就是从源头做起。我跟着寨子里的老药农上山,辨认那些他们习以为常、在我看来却充满价值的独特香料和野菜;我和负责种植的村民一起,讨论如何更科学地种植和采收那些作为原料的作物,比如他们特有的糯小米和一种带着奇异香味的紫色土豆,确保品质的稳定。

    这个过程,没有家乡那种老厨师的固步自封和倚老卖老。这里的老师傅,比如擅长制作各种发酵食品的阿妈妮,会耐心地向我展示每一个步骤,同时又好奇地听我讲解关于温度控制、菌种优化的现代食品原理。他们对祖传的手艺充满敬畏,但也对能让这些手艺发扬光大的新方法抱有极大的热情。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的灵感不断涌现。我和阿妈妮一起,改良了她们传统的发酵豆豉,在保留独特风味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发酵时间和温度,让口感更醇厚,保质期也更长,并开发出小份量的真空包装,方便携带和售卖。我还利用山上一种特有的、带着微麻口感的野花椒,结合阿鹏大哥家传的腊肉熏制方法,开发出了一款麻香风干肉,口感劲道,风味独特。还有用寨子里盛产的各种野果制作的低糖果脯、用糯小米酿造后进行二次发酵提纯的米露……

    每一款产品的诞生,都凝聚着寨民们的智慧和我的技术。我们反复试验、品尝、调整,整个寨子都成了我们的试吃员,充满了欢声笑语。

    产品定型后,阿鹏大哥发动他认识的所有关系,加上我之前积累的一些电商经验,我们很快在几个主打农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位米其林厨师的血泪创业路简介 >一位米其林厨师的血泪创业路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