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的0973激光蚀刻。
解剖报告打印机突然吐出空白纸页。林夏抽出纸篓里的废稿,发现每张背面都有环形压痕——与陈铎怀表底盖的浮雕轮廓完全吻合。当她将拓片叠在沉船坐标图上,表链形状的曲线恰好连接起四起案发现场。林夏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总觉得这件事和自己有莫大的关联,她决定去那个坐标点看看。
子时的南滨码头笼罩在咸腥的雨雾里。林夏踩着集装箱的阴影摸向17号仓,防水靴底粘着的金属碎屑在紫外手电下泛着蓝光。数到第七个垛口时,身后传来电解液泄露般的嘶响。
高大的身影从集装箱顶跃下,一个身穿黄雨衣的人准确的用一柄陶瓷匕首抵住了她的后颈,黄雨衣人的呼吸面罩传出变声处理过的冷笑:林法医不该来这里。周检察官知道的太多了,你也是。黄雨衣人匕首尖端的微型喷口渗出淡金色雾剂。林夏在刺痛中意识到,那些改造过的纳米粒子正通过毛孔渗入循环系统——这恐怕就是尸体肌肉异常活动的根源。林夏突然明白,对方要灭口的不仅是自己这个调查者,更要彻底抹除周正明尸体里残留的证据。
集装箱顶突然传来靴跟与铁皮碰撞的闷响。陈铎的黑色风衣像夜枭般掠过雨幕,9mm子弹精准穿透黄雨衣人的右肩关节。他要灭口!林夏对迎面跑过来的陈铎大声说道。陈铎一言不发,一边把黄雨衣人拷在集装箱的铁杆上,一边从那人口袋里搜出一个卷帘门遥控器。
陈铎按动遥控器上面的开关,仓库卷帘门轰然升起,四个低温舱在探照灯下泛着寒光,透过舱体观察窗,林夏辨认出三张熟悉的面孔——都是医疗反腐案关键证人,法医档案显示他们半年前相继自杀。然而第四舱内,本该躺在解剖台的周检察官尸体,此刻正在液氮白雾中抽搐,颈部灼伤的纳米粒子像活物般重组出陌生人的面部轮廓。
他们在用纳米机器人伪造死亡证明……林夏惊呼道,陈铎的战术手电扫过舱体铭牌,1998年的出厂编码在锈迹下若隐若现。他突然拽着林夏扑向右侧货堆,原先站立处被飞溅的液氮冻出蛛网裂痕。这些是生物样本运输舱,他扯开风衣内衬的防弹夹层,二十年前打捞沉船时...爆炸的气浪掀翻了最后的话语。被铐住的黄雨衣人竟然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自毁。
三小时后,殡仪馆地下二层。
林夏的盖革计数器在第五具尸体旁发出断续蜂鸣。环形灼伤处的放射性同位素铯-137,与父亲实验室事故残留物的衰变周期完全吻合。当她调整冷库镜面角度准备拍照时,镜中反射的画面让手指骤然收紧——陈铎正在门外扯松领带,后颈皮肤下流动的金色物质,与尸体创口的渗出液有着相同的光谱特征。
接到码头管理处的报告就赶来了。陈铎的声音在冷库回荡,靴底碾碎地面冰晶,这些尸体都是医疗垃圾处理厂的遗失物品。林夏将纳米采样液滴入PCR仪:这些微型机器人携带基因编辑功能,能修改尸体表皮细胞的DNA表达。显示屏上的碱基对序列剧烈变动,最终定格为周检察官的原始基因图谱——证明冷藏舱内的复活不过是精密的全息投影与肌肉电刺激的叠加骗局。
第二章
硅藻密码
解剖室的排风系统发出规律的低鸣,林夏将第四份尸检报告归档时,电子钟显示凌晨2:44。她揉了揉酸胀的肩颈,无影灯在解剖台不锈钢边缘折射出冷光,照在刚送来的第五具尸体脚踝编码牌上——NYC-240705,与前四具相同的医院来源编号。
林医生,三号尸体的毒理复检结果。实习生小周递来文件时,橡胶手套上还沾着骨锯冷却液,二甲基汞浓度比初检高出20%,在肝区形成沉积层。他的视线扫过冷藏柜,喉结不自然地滚动。
林夏用紫外灯照射尸体小臂静脉,淡绿色荧光显示出密集的针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