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05
我知道这很冒险。
QLT
对数据安全管控极其严格。
跨项目、跨部门的数据,没有授权,严禁访问。
一旦被发现,轻则处分,重则开除,甚至可能吃官司。
但此刻,我顾不了那么多了。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何况,我不是兔子。
我是吴雨婷。
是被逼到悬崖边上的吴雨婷。
我深吸一口气,打开公司的内部知识库平台。
这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存储着公司几乎所有的非涉密文档、项目资料、历史数据等。
虽然核心数据都有权限隔离,但总有一些边缘信息、交叉报告,或者因为管理疏漏而未被严格加密的文件,可能包含我需要的东西。
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而且,我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点击,都会留下系统日志。
一旦被审计发现异常行为……
后果不堪设想。
但我别无选择。
我调动起所有的专注力,开始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库里搜索。
关键词:星尘计划、用户反馈、数据分析、交叉验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屏幕上不断跳出各种文档链接,大部分是无关信息,或者我没有权限打开。
我的心跳得飞快,手心全是汗。
既要快速浏览筛选,又要时刻注意掩盖自己的痕迹。
比如,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同一个敏感项目进行过多关联搜索。
需要穿插一些看似正常的业务查询。
偶尔还要打开一些无关痛痒的公开报告,停留一段时间,伪造正常的浏览行为。
这简直像是在玩一场高风险的间谍游戏。
赌注是我的职业生涯。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份名为《星尘计划Q2
季度复盘暨
Q3
规划(草案)》的文档,吸引了我的注意。
文件名后缀是(草案),上传者是一个已经离职的产品经理。
看上传日期,是半年前。
这种非正式的草案往往管控不严。
我屏住呼吸,点开了链接。
谢天谢地!
居然没有访问限制!
我飞快地浏览文档内容。
虽然不是原始数据,但这份草案里包含了大量基于星尘计划用户反馈数据的分析图表、关键结论,甚至还有用户画像的初步描摹!
虽然不够完整、不够精细,但对我来说,这简直是救命稻草!
足够了!
有了这些信息,我完全可以反推出大致的数据分布和用户特征,构建出比
Sarah
口中那个更细化的用户画像!
甚至,可能比她手里经过修饰的数据更接近真实!
我强压住内心的狂喜,迅速将文档另存到我的私人加密
U
盘里。
然后,清除浏览记录,关闭所有窗口,装作若无其事地开始处理其他邮件。
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但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
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
抬手看表,距离
Sarah
承诺给我数据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
她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我看着通讯软件里她那个笑眯眯的头像,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
S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