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暴雨前奏(2025年6月15日)
陈默把最后一箱矿泉水搬上电动车时,雨滴正砸在便利店的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手机屏幕弹出第三条暴雨红色预警,右下角的日期像滴在宣纸上的墨点——6月15日,距离入梅已经整整二十天。
爸爸,团团的耳朵湿了。八岁的陈雨举着掉了一只纽扣眼睛的熊猫玩偶,站在便利店门口踮着脚。雨水顺着她粉色雨衣的帽檐滴落,在地面积成的水洼里溅起细小的水花。陈默扯过挂在车把上的旧毛巾,快速擦干女儿冻得发红的小手:再忍忍,回家给团团吹吹风机。
电动车在积水中划出两道水痕,轮胎碾过窨井盖时发出空洞的闷响。临街商铺的卷闸门大多拉到一半,王老板正往三轮车上搬泡面,看见陈默便扯开嗓子喊:小陈!水务局的人说今晚长江水位要破98年纪录,你那老小区地势低,要不跟我去仓库凑合一晚
后视镜里,女儿的雨衣帽子歪到一边,露出半张苍白的小脸。陈默握着车把的手紧了紧——三个月前刚把母亲送到郊区养老院,那栋三十层的新楼建在地势较高的土坡上,此刻应该还算安全。而他住的机床厂家属院,楼前的梧桐树下已经围了三圈沙袋。
单元门口的路灯在雨中忽明忽暗,墙根处的青苔被雨水泡得发亮。陈默刚把电动车推进车棚,就听见三楼周婶的声音从防盗窗里飘出来:小陈啊,居委会的人刚才来登记,说今晚要组织低洼住户转移。老人颤巍巍地探出半个身子,怀里抱着个铁皮饼干盒,我这把老骨头就不折腾了,你带小雨去中学避难所吧。
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三天,陈默摸着墙往上走时,脚底打滑险些摔倒。怀里的女儿突然抱紧他的脖子,温热的呼吸拂过耳垂:爸爸,电视里说大海都漫到上海外滩了。电梯停用通知还贴在六楼的公告栏上,红笔圈住的紧急二字被雨水洇开,像滴在白纸上的血迹。
打开家门的瞬间,一股潮气扑面而来。陈默把矿泉水堆在玄关,转身看见女儿正蹲在飘窗边,用手指在雾气蒙蒙的玻璃上画小船。雨水顺着外墙上的空调管流成瀑布,楼下的合欢树在风中剧烈摇晃,树冠几乎要扫到三楼的晾衣架。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母亲发来的视频请求。老人身后的养老院走廊里,护士们正抱着毛毯来回奔走,窗户玻璃被风吹得嗡嗡作响。默子,你那边还好吗母亲的声音带着杂音,新闻说汉口江滩的亲水平台已经淹了,你们千万别靠近河边——
画面突然卡住,陈默盯着屏幕上静止的母亲,直到显示网络连接中断。他起身拉开窗帘,远处的天际线被乌云压得极低,闪电在云层里撕开银色的裂痕。楼下传来金属碰撞的巨响,不知谁家的太阳能热水器被风吹落,砸在停在路边的面包车上。
爸爸,水漫上来了!小雨的惊呼声让陈默猛地转身。飘窗下方的墙角处,一道水痕正缓慢向上蔓延,踢脚线位置的墙皮已经鼓起气泡。他冲过去抱起女儿,鞋尖刚碰到地板就感受到刺骨的凉意——地下水正透过防滑砖的缝隙渗透进来,像无数细小的蛇在游走。
应急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客厅,陈默迅速清点墙角的物资:五箱矿泉水、半袋大米、两罐压缩饼干,还有去年台风时剩下的三个应急灯。退伍时带回来的急救包挂在玄关显眼处,里面的止血带和碘伏都在有效期内。他忽然想起车棚里的电动车,电池是否充满电关系到能否及时转移。
当第一滴雨水从天花板滴落时,陈默已经把女儿的书包塞满换洗衣物和绘本。小雨抱着团团坐在床上,看父亲用胶带封住窗户缝隙。楼下传来嘈杂的人声,夹杂着汽车喇叭的鸣笛。不知谁家的孩子开始哭闹,声音在潮湿的空气里显得格外刺耳。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社区群里的消息正在刷屏:全体居民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