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来!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搬石头算我一个!

    村民们七嘴八舌,热情高涨。这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私心的支持,是我回来这三年从未感受过的。

    但光有热情还不够,最大的问题还是钱。建这样一座桥上学堂,需要的资金不是靠山村这点家底能凑齐的。

    晚上,在李实家昏暗的煤油灯下,我拨通了那家慈善基金会的电话。接电话的还是之前的项目负责人,语气有些公式化。

    陈先生你的事情……我们有所耳闻。对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远。

    我知道,老家那封匿名信和村委会的审判,肯定已经传到了他们耳朵里。我的心沉了一下,但还是强作镇定,将靠山村的情况,以及我那个大胆的桥上学堂方案,详细地介绍了一遍。

    我强调了方案的创新性,以及解决邻村孩子上学难问题的紧迫性。我甚至把我拍下的孩子们过河的照片发了过去。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陈先生,你的新方案很有想法,也很有意义。负责人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一些,但是,你之前项目点出现的问题,对你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我们需要重新评估……

    我理解。我打断他,但我可以用我的人格担保,新方案的每一分钱,都会用在刀刃上!我会亲自监督,账目完全公开!而且,靠山村的村民们已经自发行动起来了,他们的决心和信任,是支撑这个项目的基础!

    又是一阵沉默。

    好吧,陈先生。负责人最终说道,我们会尽快开会讨论你的新方案和补充资金申请。但最终结果,我现在无法保证。

    挂了电话,我长长舒了口气。虽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但至少,还有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靠山村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行动力。李实带着青壮年,开始清理河道两岸的杂草和乱石;老人们也没闲着,力气大的帮忙搬运小块的石头,力气小的就负责烧水送饭;女人们则组织起来,把家里能省下来的鸡蛋、腊肉都送到工地上。甚至有几户人家,悄悄把准备过年买肉的钱塞到了李实手里,让他交给陈建筑师,说是建学堂用。

    我每天都待在河边,勘测地质,完善设计图纸,跟村民们一起研究施工方案。他们总是围着我,问这问那,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好奇。吃饭的时候,总有人给我碗里夹最大块的肉;晚上收工,李实的老婆会端来热腾腾的洗脚水。

    这种被需要、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温暖得让我几乎要落泪。

    在家乡,我像个外人,一个回来捞好处的城里人;在这里,我却成了他们口中的贵人,带来希望的陈建筑师。

    冰与火的体验,如此强烈。

    看着村民们在河岸边忙碌的身影,看着孩子们趴在远处好奇张望的眼神,我心里那份决心,变得无比坚定。

    这座桥,这座桥上学堂,我一定要把它建起来!不为别的,就为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为这些淳朴善良的山里人,为那些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

    图纸已经初步完成,基金会的评估还在进行中。李实找到我,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陈建筑师,下一步……我们该干啥总不能一直等着吧

    05

    信任的重建

    陈建筑师,下一步……我们该干啥总不能一直等着吧李实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我。

    靠山村的河滩上,清理出来的场地已经初具规模,村民们自发的热情像冬日里的太阳,暖得我几乎忘记了家乡那些糟心事。图纸已经细化完毕,只等基金会那边的消息。

    我拍了拍李实黝黑的肩膀,刚想说再等等,口袋里的手机却不合时宜地响了。是个陌生的号码,归属地显示是老家县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让孩子们过了河,就直接进教室简介 >让孩子们过了河,就直接进教室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