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边将,不足为惧。
尤其是丞相李思源和兵部尚书王崇,他们在朝堂上依旧权势熏天,党羽众多。
禁军统领赵无忌,则牢牢掌控着京畿防务,深得小皇帝信任。
他们似乎忘了,七年前那场大火中,还有一个苏家的女儿,侥幸逃脱。
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相信,一个弱女子,能在短短七年内,成长到足以威胁他们的地步。
这种轻视,正是我所需要的。
8
第一次正式上朝,我身着三品武将的绯色官袍,佩戴御赐的焚心刀,站在武将班列的前排。
金銮殿,这个曾经见证我家族荣耀与毁灭的地方,如今我以陌珩的身份,重新踏入。
百官窃窃私语,目光或好奇、或审视、或轻蔑地落在我身上。
这个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的女将军,无疑是朝堂上的一道异色风景。
我目不斜视,面沉如水,将所有的情绪都掩藏在冰冷的面具之下。
小皇帝端坐龙椅之上,尚显稚嫩的脸上带着几分不符合年龄的威严,但眼神深处,却难掩对御座之旁那位摄政王的依赖与忌惮。
谢澜安一身紫色王袍,坐在离龙椅最近的位置,神情淡漠,仿佛对朝堂上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但我知道,这座金銮殿里,没有任何风吹草动能逃过他的眼睛。
朝会开始,无非是些歌功颂德、或者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
我冷眼旁观,看着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员们,在权力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李思源,那个满脸褶子、看似和蔼的老狐狸,发言时引经据典,一副为国为民的忠臣模样。
王崇,那个身材臃肿、满面油光的兵部尚书,则不断吹嘘着兵部的功绩,对边关的实际危局避而不谈。
赵无忌,那个曾经英武、如今却眼神浑浊的禁军统领,则像一尊门神般矗立着,一言不发。
我的目光,如同淬毒的冰刃,一一扫过他们的脸。
就是他们!
就是这些人,将我苏家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滔天的恨意在胸中翻涌,几乎要冲破理智的束缚。
我死死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用疼痛来保持清醒。
时机未到。
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
就在此时,御史台一位官员出班,弹劾我在北境擅自调动军队,借蛮人粮草一事,指责我藐视军纪,行事鲁莽,有拥兵自重之嫌。
我知道,这是试探,是李思源或王崇抛出来的石头,想看看我的反应,也想看看摄政王的态度。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
我出列,声音平静无波:回禀陛下,臣在北境所为,皆因当时粮草不济,将士冻馁,若不取蛮人粮草,恐军心动摇,边关失守。事急从权,实属无奈之举。若有违军纪之处,臣甘愿受罚。
我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承认了违纪,又点明了原因和功绩,将皮球踢了回去。
那位御史还要争辩,却被李思源一个眼神制止了。
李思源笑呵呵地站出来打圆场:陛下,陌将军年轻有为,一心为国,虽行事略有不妥,然功大于过。北境艰苦,粮草转运不易,兵部也当自省啊。
他轻轻巧巧地将责任推给了王崇。
王崇脸色难看,却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丞相所言极是,兵部定当加紧督办粮草事宜。
小皇帝看看我,又看看李思源和王崇,最后将目光投向了谢澜安。
谢澜安这才缓缓开口,声音清冷: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陌将军临机决断,保北境不失,功不可没。至于军纪,小惩大诫即可。此事,不必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