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雪中初见
1962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才十一月初,黑龙江小县城的街道上已经铺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十六岁的文荣裹紧母亲改小的棉袄,踩着吱呀作响的雪地往家走。县中学放学铃刚响过不久,三三两两的学生从她身边经过,偶尔有人好奇地打量这个不是本校却总来借书的女孩。
文荣低着头,怀里抱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青春之歌》。这本书她已经等了两个月,今天终于排到了。她六年级毕业后就再没机会上学,但读书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图书馆的王阿姨看她爱读书,破例给她办了借书证。
文荣!一个清脆的声音叫住她。是同院的刘家闺女刘芳,正和几个女同学走在一起。又去借书啦我妈说女孩子读太多书不好,会嫁不出去的。
文荣抿嘴笑了笑,没接话。她知道刘芳没有恶意,只是重复大人的话罢了。自从父亲去世后,这样的话她听得多了。地主家小妾的女儿,识几个字就够了,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寒风卷着雪粒刮在脸上,文荣把书往怀里藏了藏,加快脚步。转过供销社的拐角,再走两条街就到家了。母亲今天应该从纺织厂下班早,或许能做顿热乎的酸菜白肉。
就在这时,她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骚动。回头一看,几个半大孩子正围着一个高个子青年起哄。那青年左手插在兜里,右手拎着个布袋子,背挺得笔直。
残废!残废!你大拇指是不是被狗啃了领头的男孩怪叫着,伸手要去抓青年的左手。
文荣皱起眉头。她认识那个男孩,是街上出了名的捣蛋鬼。青年没有理会挑衅,只是侧了侧身想绕过去,却不小心撞到了路边的雪堆,布袋掉在地上,几个土豆滚了出来。
几乎是本能反应,文荣快步走过去,弯腰帮青年捡土豆。指尖相触的瞬间,她感觉到对方的手在微微发抖——不是冻的,而是一种克制着的愤怒。
谢谢。青年的声音很低,却意外地好听。文荣抬头,对上一双黑得发亮的眼睛。那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眉毛很浓,鼻梁高挺,嘴角绷成一条直线。他看起来二十出头的样子,棉袄袖口磨得发亮,但洗得很干净。
文荣把最后一个土豆放进布袋,轻轻摇了摇头表示不用谢。她注意到青年左手一直插在兜里,想起刚才那些孩子的嘲笑,心里突然一阵刺痛。
喂!小地主婆!你跟他是一伙的捣蛋鬼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伸手就要抢文荣怀里的书。
文荣还来不及反应,青年已经一步挡在她前面。滚。他只说了一个字,声音不大,却让那帮孩子瞬间安静下来。
捣蛋鬼悻悻地退后两步,嘴里还不干不净地嘟囔着残废配地主婆,绝配之类的话,带着同伴跑开了。
雪又下了起来,街上转眼只剩下他们两人。文荣感觉脸颊发烫,不知是冻的还是臊的。谢谢您。她小声说,用的是标准的普通话,而不是当地土话——这是父亲生前教她的,读书人要吐字清晰。
青年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我叫维明,他突然说,在城东小学代课。顿了顿,又补充道:教数学。
文荣不知该如何接话,只能点点头。她听说过城东小学,是县里条件最差的一所,老师流动很大。
你...很爱读书维明看了眼她怀里的《青春之歌》,问道。
嗯。了文荣的声音更小了。她很少和陌生男子说话,更别说站在街边聊天。母亲叮嘱过无数次,她这样的出身,更要谨言慎行。
维明似乎看出她的不自在,往后退了半步。天冷,早点回家吧。他犹豫了一下,又从布袋里掏出两个土豆递过来,这个...给你。
文荣慌忙摇头,但维明已经将土豆塞进她装书的布兜里,转身大步走开了。雪地上留下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