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能恢复清澈破碎的镜子,即使拼凑起来,也布满了无法忽视的裂痕。
葛瑞没有再多说,也没有看她脸上的绝望。他默默地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几件换洗衣物,常用的书籍,笔记本电脑……动作不快,但每一步都显得异常坚定。
刘兰琴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丈夫的身影在房间里移动,仿佛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默剧。眼泪无声地流淌,浸湿了衣襟。她知道,随着葛瑞的离开,这个家,这段婚姻,可能真的走到了尽头。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她自己。这个认知,比任何指责都更让她痛苦万分。
葛瑞收拾好简单的行李,拉着一个小行李箱,走到门口。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曾经承载了他五年幸福时光的家,看了一眼失魂落魄的妻子,眼神复杂难辨。最终,他没有再说什么,拉开门,走了出去。
门轻轻关上,隔绝了两个世界。
房间里,只剩下刘兰琴一个人,和一室的寂静,以及那句如同判决般回荡在空气中的话:
泼洒出去的水,即使能收回来,也是浑浊的……
第七章:各自的修行
葛瑞搬进了学校提供的单身宿舍。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衣柜。与家里那个宽敞舒适、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寥。起初的几天,葛瑞常常在深夜里无法入眠,熟悉的家的影像和酒店那不堪的一幕交替在脑海中闪现,折磨着他的神经。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茫然。
但痛定思痛之后,葛瑞并没有让自己沉溺在负面情绪中太久。他是知识分子,有着强大的自省能力和精神韧性。既然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那就只能努力改变自己能掌控的未来。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白天,他认真备课、上课,与学生讨论学术问题,试图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一丝慰藉和安宁。晚上和周末,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流连于伤感的回忆,而是把自己埋在了图书馆和书房里。他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整理了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开始系统地撰写几篇搁置已久的学术论文。
那段时间,同事们都惊讶于葛瑞的变化。他变得比以前更加专注和勤奋,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拼命。他常常是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宿舍的灯也总是亮到深夜。他的脸上虽然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忧郁,但眼神中却多了一种沉淀下来的坚定和力量。仿佛经历了一场烈火的淬炼,他正在将那些灼烧的痛苦,转化为一种向上的动力。
几个月后,凭借着扎实的研究成果和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葛瑞顺利通过了职称评审,晋升为副教授。拿到聘书的那一天,他并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内心反而异常平静。这不仅仅是一个职称,更像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他从那段情感的废墟中,艰难地为自己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他开始明白,人生不止情爱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当爱情遭遇重创时,事业、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可以成为支撑一个人走下去的重要支柱。
当然,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始终萦绕在他心头。他遵守承诺,每周都会抽时间回家看望小宝,或者把他接到宿舍来住。每次面对儿子天真烂漫的笑脸,葛瑞的心都会被刺痛。他努力扮演好父亲的角色,陪他玩耍,给他讲故事,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无法摆脱那份因为家庭破碎而带给孩子的亏欠感。
而在葛瑞埋头于学术、试图疗愈内心创伤的同时,刘兰琴则在独自面对着分居后的残局,经历着一场更为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救赎。
葛瑞的离开,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醒了刘兰琴。她终于从那段混乱、迷失的关系中完全清醒过来,也真正意识到了自己行为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曾经让她短暂沉迷的激情和虚荣,如今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和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