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拔。
慕容公子也要回去了柳依依问道,努力掩饰自己的尴尬处境。
慕容斐看了看天,又看了看她,突然将伞柄塞到她手中:拿着。
那你...
我骑马。慕容斐打断她,随即大步走入雨中。雨水很快打湿了他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径直走向马厩。
柳依依握着尚带余温的伞柄,看着慕容斐在雨中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这个平日里傲慢无礼的贵公子,竟也有这样的一面。
雨滴打在油纸伞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她突然乱了节奏的心跳。
辩经当日,国子监正堂座无虚席。不仅有国子监的师生,还有不少朝中官员和学界名流。柳依依穿着最正式的一套靛青色长裙,发髻简单挽起,只在鬓边簪了一朵白玉兰。她站在辩席上,手指微微颤抖,只好紧紧攥住衣袖。
李大人坐在首位,面色严肃:今日辩经,以《五经》为主,旁及诸子。柳先生可有异议
学生无异议。柳依依深施一礼,声音虽轻却坚定。
那好。李大人环视四周,今日由太学博士王大人首先发问。
王博士是个年过半百的瘦高男子,以精通《春秋》闻名。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慢条斯理地问道:《春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为何不言即位
这是个经典问题,柳依依早有准备:《公羊传》曰:不言即位,成公意也。谓隐公摄政而不居位,故《春秋》贤其让国之意,特不书即位。
王博士点点头,又问:然《穀梁传》谓不言即位,正也,何解
此谓隐公虽实为摄政,然名分上当立,故不言即位亦是正理。柳依依对答如流。
几个回合下来,王博士竟未能难住她。堂下开始有窃窃私语,不少人露出惊讶的表情。
接下来几位博士轮番上阵,从《诗经》的比兴手法到《礼记》的典章制度,柳依依一一应对。虽然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但她的回答始终条理清晰,引经据典。
看来柳先生确实有真才实学。李大人终于开口,最后一个问题,由老夫亲自来问。《尚书·吕刑》篇中五过之疵为何
柳依依心头一紧。《吕刑》是《尚书》中较为冷门的一篇,她虽然读过,但细节已经有些模糊。更糟的是,慕容斐给她的那本《尚书正义》正好缺了这几页。
五过之疵...是指...她努力回忆,却只能想起零星几点。堂下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她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
就在这时,一张折得极小的纸条从侧面递了过来。柳依依余光一瞥,看到慕容斐不知何时站在了离辩席最近的位置。他面色如常,仿佛只是路过。
柳依依借着整理衣袖的机会迅速瞥了一眼纸条,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官,威势也;反,报恩怨也;内,女谒也;货,贿赂也;来,请托也。
她心头一热,立刻朗声答道: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谓法官之五弊:恃威势、报恩怨、听女谒、受贿赂、纳请托也。
李大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柳先生学识渊博,确实有为人师的资格。从今日起,正式聘为国子监教书先生。
台下一片哗然,随即响起掌声。柳依依深深鞠躬,眼眶微微发热。当她直起身寻找慕容斐时,却发现他已经不在原地。
辩经结束后,柳依依在国子监后院的梨树下找到了慕容斐。他正倚在树干上,手里把玩着一片落叶。
多谢。柳依依走到他面前,轻声道。
慕容斐抬眼看她,嘴角勾起一抹熟悉的讥诮:谢什么
谢谢你送来的典籍,谢谢你的纸条。柳依依直视他的眼睛,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