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号波动间隙,断断续续地发送出去。
收到…尝试…部署…解码工具…林玥那边传来急促的键盘声。
方砚秋没有干等,他自己也凭借记忆和快速心算,开始手动解码。
C...
O...
U...
N...
T...
D...
O...
W...
N...
(倒计时)
R...
U...
L...
E...
S...
C...
H...
A...
N...
G...
E...
(规则改变)
S...
O...
U...
N...
D...
H...
O...
L...
D...
S...
K...
E...
Y...
(声音掌握钥匙)
M...
E...
N...
G...
X...
I...
(梦溪)
解码出的词语断断续续,但信息量巨大!倒计时什么倒计时是指自毁程序吗规则改变声音掌握钥匙梦溪又是《梦溪笔谈》!
看来,声音和律吕,确实是解开此地秘密的关键!
方砚秋再次看向那面巨大的黑色更鼓。他注意到,鼓面上并非完全光滑。在常年被鼓槌敲击的地方,磨损出了一些……极其细微的痕迹。这些痕迹并非杂乱无章,在特定的角度和光线下(虽然这里只有负光),似乎隐约勾勒出一些……类似古代乐谱符号(减字谱)或者……卦象的图案!
而且,鼓面上还有一些暗红色的污渍,早已干涸发黑,如同正空间那本血字日志上的墨迹!这些血渍,似乎也构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这鼓……本身就是记录信息的载体!方砚秋明白了。
他不再仅仅关注鼓声的节奏(摩斯密码),而是开始全力分析鼓声的……音色、音高、以及那黑色涟漪的频率和形态!
这面金属质感的更鼓,被赵十七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在不同的位置(对应那些磨损痕迹),发出的声音并非单一的咚或锵,而是蕴含着细微的音高和音质变化!
方砚秋立刻调出平板电脑里存储的《梦溪笔谈·乐律》篇,将其中关于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的频率、计算方法、以及各种音程关系的记载,与实时采集到的鼓声音频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这是一个极其消耗计算资源的任务。平板的处理器核心温度开始飙升。林玥那边似乎也接收到了更详细的音频数据,对讲机里传来她断断续续的惊叹:……频率…匹配‘姑洗’律……泛音…序列……符合‘三分损益’……天啊……这鼓声……是一套完整的古代律制!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敲鼓的赵十七,动作突然有了一个微小的停顿。他敲击鼓面中心(对应黄钟位置)的力度,似乎……加重了一丝!
这个细微的变化,立刻被方砚秋和平板的分析程序捕捉到!
屏幕上,对应的数据流骤然发生改变!原本相对平稳的律吕序列,突然插入了一段……极其不和谐的、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杂音信号!
这段杂音信号,经过滤波和解码,竟然转换成了一段……文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