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章
    第12章

    赵青云转过身,突然想到了什么,补充道:对了,朕初摄大权,正欲筹备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监督百官,防止权力滥用。

    就像父皇设立御史大夫一样。

    但朕要让这个机构的权力更为集中,直接对朕负责。

    在三川郡时,朕就培养过一批覆盖全国的锦衣卫,如今执掌大秦,原先的锦衣卫阵容自然也就捉襟见肘了。

    除此之外,我还要重新丈量全国土地,调整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让大秦的子民能安居乐业。

    王离认真聆听,不住点头:陛下,推行新政必然会触动一些旧贵族的利益,恐怕会遭遇阻力。

    赵青云冷笑一声:阻力朕既敢做,便不怕这些。

    若有人敢阻拦大秦前进的步伐,朕绝不姑息。

    让淳于越来见我,儒家虽然迂腐,但未必没有可取之处,是时候提升儒家在大秦教育里的权重了,只是不可让儒家一家独大,法家和道家同样重要,要相互制衡,互相竞争。

    唯有竞争,才能让各个学说爆发出独特的生命力。

    是!

    王离领命而去,留下赵青云独自一人在殿内踱步。

    王离离去后,赵青云陷入了更久远的沉思。

    治大国如烹小鲜。

    设立监察机构、改革赋税制度、平衡百家学说,桩桩件件都如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令他久久不能平静。

    咸阳宫的夜深沉寂静,烛火摇曳。

    赵青云在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白天朝会上众人的表情。

    他们骗不了他。

    赵青云是故意留下一个口子,等待着那些人的反叛,然后一网打尽。

    那些人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他何尝不需要一个动刀子的借口

    赵青云无比清楚。

    那些旧贵族们表面上臣服,实则内心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一旦新政推行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必然掀起轩然大波。

    陛下,淳于越大人求见。突然,门外传来盖聂的通报声。

    宣他进来。赵青云整理了下思绪,坐回主位。

    淳于越走进殿内,恭敬地行了大礼:陛下,听闻您召见老臣,不知所为何事

    赵青云看着眼前这位儒家魁首,微微一笑:淳于先生,朕想与你探讨一下儒家学说与大秦未来的发展。

    扶苏公子在时,常常推崇儒家学说,你也知道,大秦如今内忧外患,朕急需要找到一条长治久安的道路。

    儒家倡导的仁政、礼教,在朕看来,或许能在教化百姓、稳定民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淳于越心中一喜,连忙说道:陛下圣明!儒家之学,讲究君臣父子,以礼治国,若能在大秦推行,定能让百姓知廉耻、懂礼仪,使天下归心。

    但朕更明白,大秦以法立国,法家的律法同样不可或缺。

    赵青云话锋一转。

    秦国能有今日之强盛,法家功不可没。律法严明,才能保证国家的有序运转。所以,朕打算内儒外法,相互补充。先生以为如何

    淳于越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陛下,儒家与法家,理念多有不同。法家重刑罚,儒家重德治,两者并行,恐会引起混乱。

    赵青云摆了摆手:先生不必担忧。朕并非要让两者冲突,而是相辅相成。法家的律法约束百姓行为,儒家的礼教感化百姓内心。

    在朝堂之上,以律法为准则;在民间教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

    如此,方能既保证国家的威严,又能赢得百姓的拥戴。

    此时的大秦需要的不是动荡,而是平和的发展,严酷的法家学说有些不合时宜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秦隐忍十年,假死始皇求我登基简介 >大秦隐忍十年,假死始皇求我登基目录 > 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