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孤网可弃?
麦麦提将信投递出去两周后,终于收到了保罗先生的回信。
信中,保罗坦言能再次为中国的风电事业出一份力,他感到由衷欣喜。
他表示,将即日起程前往荷兰,与相关部门会面,探讨对deltatech
tal的收购事宜。
麦麦提读完信,当即写了一封简短却诚恳的感谢回信,然后就只剩下等待保罗的好消息了。
日子重新归于正轨。
他回到了风能公司的日常岗位,上检修平台、跑调度会、签报修单,偶尔还在培训班上兼职授课,给新人讲解风电技术与行业演变。
隔壁的风电二场偶尔也“借人”来用——请他以外聘技术员身份参与技术支持,为他们实现装机容量突破一万千瓦的目标添把柴火。
这段时间里,王曦权也曾短暂找过他。
荷兰那笔贷款项目一事闹得不欢而散,让王曦权和外经委之间产生了隔阂,他不得不转而依托电力局的资源线,去和有意合资的nordtank公司洽谈合作事宜。
两人见面时没说太多话,只是对视一眼,各自心照不宣。
不过,相比于二场的热火朝天,一场的氛围却明显有些松散下来。
倒不是没活儿干。风机装完只是开始,并网之后的日常运维同样重要,检修、校准、数据回传,每样都离不开人。
问题出在一个字上:钱。
具体就是——工资没到位。
说来荒唐,风能公司怎么也算省属国企,结果职工工资居然要靠公司全年卖电收入去补。
照理说风发的电,原材料是“风”,成本几乎为零,怎么着也不至于亏本。但偏偏电价低得离谱——每度电只有五分钱!
全年电费收入不过二十多万,别说奖金,就连正常开支都捉襟见肘。
这还是麦麦提从吐莱珊和谢世齐清账时偶然听来的,一开始还以为哪儿出错了。
可后来找马文斌一问,才明白其中门道。
“我们这些有职级的,工资是从省委财政预算里直接拨的,可底下那些运维工、仓储员、技术员,他们得靠卖电养。”马文斌有些无奈。
“但以前不是财政统一发放吗?我们单位也没几个临时工啊。”麦麦提话一出口就意识到问题——这都九十年代中期了,全国财政赤字,国营大中型企业产能过剩,早已是摆在台面上的现实。
而这也意味着——国企大规模改革和下岗分流的浪潮,已经悄然逼近。
但让他更惊讶的是,风能公司被断掉福利和绩效的另一重原因,居然是——周明杰在上面拍了马屁。
“说是为了响应上级号召,替政府分忧,自己主动停了我们除基本生活保障以外的所有开支。”马文斌咬着牙,眼里憋着火气,“他还到处跟人吹,说风能公司是零成本高利润的典范,年年都有盈余,效率全国。真想解眼下这局,光靠修修补补不够——得从“人”上动手。
说到底,问题不是设备闲了,是人闲了;不是缺岗位,是缺活干。
这和当前整个国企面临的困境如出一辙:富余人员过多,臃肿低效,不仅人浮于事,还容易互相扯皮,形成内耗。
国企改革的大方向过几年就会明确——推行下岗分流,这是中央层面明确定下来的根本性措施,目的是给老国企瘦身、止血、力挽狂澜。
风能公司,也不能例外。
五百多号人,对应的却是区区十几台风机,根本撑不起如此冗杂的编制。
眼下公司还能勉强维系,未来几年若再无新增装机需求,或遇到政策调整,那连饭碗都未必保得住。
麦麦提心底暗暗权衡:既然如此,为何不提前主动分流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