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破壳而出
比冬天都结实”。
麦麦提亲自跑了一趟冷链办,把报告打印成一本装订文件,“啪”地放在桌上。
“我们不是来要钱的,”
他一句话就把对方刚端起的架势打散,“就是想挂个示范点。农业侧、风能侧、冷链侧数据全有,运行也稳定,指标不挂你们这边,我们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合适的口子。”
办事员本想敷衍,翻了几页报告,脸色一点点变了。最后抬头问:“你们说的那个牧区,是不是阿克塔希?我去年下乡的时候去过,那边冷藏断点确实是个老问题……”
麦麦提笑道:“那就挂你们名下,年终汇报写得漂亮点,咱谁脸上都有光。”
……
另一边,技改办那口“必须走主管厅红头”的门槛也悄悄松了。
麦麦提直接拿运行数据和系统图走访两次,再一次带了个“看起来特别官方”的科级干部陪同,是谢世齐请的一个在自治区科技厅挂职的老朋友。
“我们是做前端验证,不是正式申报,红头等项目批复了才会走。先期调拨是以设备利用率提升名义上报的,省里的设备沉着也是种浪费,不如先下乡试点。”
技改办的人看着那几份运行图和旧设备的利用率对比图,一时间竟无话可说。
再拒,就等于明知设备能用还不批,就等于自己拦住了风能在民生领域的转化。
而麦麦提早就设计好了舆论路径——这年头,数据之外,还要有话术:节能、民生、融合发展……这些词汇比任何制度条款都管用。
一周后,一纸文件悄然落地:允许达坂城风电点以“临时先行”方式调拨设备,试点运行不影响设备原产权归属,年底视试点效果再定最终归口。
“可以动了。”马文斌看着那张纸,说得轻松。
“不是动。”麦麦提点起一支烟,“是活过来了。”
冷链和风柴的成功试点,给众人带来了不少信心,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麦麦提带着科院提供的碱性电解槽,回到风电场的那天,几乎没有人看得出这台设备和风电项目之间有什么直接联系。
尽管电解槽上布满了些微的锈迹,显得有些老旧,但麦麦提心里清楚,这些并不妨碍它发挥作用。
“我们有风力,现在是时候利用这些富余电力。”麦麦提在场地上划出一块区域,指着设备对马文斌说,“通过电解槽把电力转化为氢气。我们可以解决短时储能问题,也能为其他应用场景做准备。”
马文斌点了点头:“你是说,把冗余电力分流到电解槽,制氢,进而用于储能或其他用途?”
“正是。”麦麦提一边说,一边拿出几张设计图纸,“这能有效缓解风电波动带来的问题,尤其在偏远地区,还能为牧区提供便携型氢燃料灶具,或者作为风电场维护车辆的燃料。”
“但问题是……”马文斌眉头紧锁,“电网调度部门一直认为‘制氢不是他们的本职’,他们怎么可能同意这个提案?再说,氢气的运输和储存问题,确实不容忽视,能解决吗?”
“我明白他们的顾虑,所以我们还是可以先从试点开始,数据和安全我们完全能保障。况且,没有前期的尝试,怎么知道是否可行?”
麦麦提轻轻吐出一口烟雾,悠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