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卧加——紧急!
马文斌站在远处,冷静地扫视着整个骚动的源头。
他隐隐能猜出问题出现在哪儿——
老式卧加的主轴轴承组本就磨损严重,又强行承担了超负荷的联轴器粗加工任务,再加上改造接线时偷了简配,最终在高速切削中失稳,连带整个同步伺服系统报警。
这是一种典型的小厂式隐患——
看起来能省一笔预算,但到了真正大批量作业时,代价就是整批报废。
马文斌心里暗暗想着,嘴角却挑起一丝复杂的笑意。
节省每一分钱,用坏每一台机器,拼尽所有废料榨出能用的资源,换取试制突破。
这股劲儿,除了那位外,还能有谁
他静静站在那里,像一只耐心的猎犬,等待着猎物自己出现。
不远处,peter
de
jong焦躁地一边朝工人们示意着,一边拨出了电话。
——
两天前。
麦麦提还在达坂城风能公司的办公室里为公司选择购置何家公司何种风机生产许可证而焦头烂额,尚未来得及喘口气,就接到了彼得·德容的电话。
电话那头杂音很多,但彼得的语气却异常紧张。
“卧式加工中心的主轴支撑出问题了,”彼得压着嗓子,“主轴座震动异常,偏心值已经超标到百分之三十,连带着切削平面出现跳动,此批次联轴器有可能全部作废。”
麦麦提拿着话筒,眉头拧成一团。
主轴支撑问题?他脑子飞快转动,立刻意识到大概发生了什么。
那台卧加本来就是荷兰老厂拆下来的设备,主轴箱体年久磨损,轴承游隙早就超了标准。
当初为了应急,他们只做了最基本的轴端跳动修复,却没办法彻底更换轴承组。
为了勉强投产,他还自己手工调整过轴承预紧力,通过增加轴端止推垫片的方式压缩了游隙。
短期内确实顶住了,但他清楚,这种手法属于“打补丁式延命”——一旦工况负载变化剧烈,比如长时间粗加工,或是切削温度控制不好,轴端受热膨胀超过设计补偿区间,就必然失稳。
“……看来这次真的是撑不住了。”
麦麦提暗暗咬牙。
彼得在电话里又补充了一句:“还有,伺服同步驱动器好像也受影响,报警信号不稳定。”
听到这里,麦麦提彻底明白了:
老式卧加为了搭配新买的伺服控制模块,走的是简配改接线路,原本应该安装一组主轴位置反馈编码器来保证高精度同步。
但当初为了省钱,他们直接跳过了,只靠伺服电机自身的粗定位反馈。
这种做法在低速加工时问题不大,可一旦进入高速粗铣阶段,编码器缺失导致位置漂移,伺服报警只是迟早的事。
于是,他立即收拾行李,只简单地打了个报备称家里出了点急事,便从达坂城直飞回了深圳。
一落地,麦麦提便马不停蹄地直奔南山区,去找熟悉的机床备件商。
他需要找到的,是一组62086210标准尺寸的主轴深沟球轴承——不过,规格必须是c3或c4游隙等级的高转速耐热型,普通市面上的库存根本用不上。
同时,还要一套简易型主轴编码器,加装到原卧加主轴尾端,用来临时补齐伺服系统的同步信号。
然而现实比想象中更糟。
这个时代的深圳,电子零件市场刚起步,国产替代品少得可怜。
进口轴承可以订,但交期要45天以上;至于主轴尾端编码器,根本没人有现货。
哪怕他跑遍了南油、蛇口、福田几个大型工机零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