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不被需要的出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李家又呱呱坠地了一个新成员,这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个孩子。
农村家庭的生产都简单利落,如果来得及,卧室就是相对体面的产房,婆婆就是那个‘经验丰富’的合格接生婆;如果来不及,婴儿就可能掉落在做农活的路上,做家务的厨房灶台边,喂牲畜的棚栏边……
这是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的家庭,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新生命的到来,而他们的期待中,夹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焦虑。
这次是个男娃吗这个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反复盘旋,却没有人敢说出来。孩子爸爸坐在角落里,双手紧握,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孩子奶奶边催产边忐忑地等待那个开奖的瞬间,额头挂着一层薄薄的汗,眼神中满是期待和担忧。
随着一声啼哭,终于到了开奖的时刻!孩子奶奶第一时间拎起一只腿,没有看到期待中的拔儿,她立马沉下了脸,粗暴地将被拎起的那只腿扔回去,随意地抱起就放到一个带有补丁的包袱中裹了起来。
怎么又是女娃奶奶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满,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爸爸没有说话,只是低下了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妈妈在床上听到这句话,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努力地想要说些什么,但喉咙里却只能发出微弱的哽咽声。
屋子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沉重,没有人再说话。孩子爸爸终于站了起来,走到床前,轻轻握住妈妈的手,声音里带着一丝安慰:别哭了,她也是我们的孩子。眼神中带着温柔和坚定,他知道,这个家庭的观念不会一夜之间改变,但他也明白,这个新生命需要他们的爱和关怀。
好似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不欢迎,女婴只轻轻哭了几声,又黑又圆的眼睛转来转去盯着这屋子里的一切,就再也不哭不闹,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双手握紧小拳头扑腾着,仿佛在努力压抑着自己想要引起注意的冲动。
在这个还是严重重男轻女的时代,第三个女孩的出生,彻底将这个家庭的希望捏碎了。
女孩的父亲,是奶奶生的七个儿子中的第六个,成功解锁了三个女儿后,成了老李家唯一没有儿子的抬不起头来的那个。
分别大她四岁和两岁的姐姐,满眼好奇地盯着妹妹,轻轻抚摸着,不敢多说话。
就叫够零吧,奶奶没好气地起了个名字,摔门出去了。够零从当地方言来说,就是生够了,再不需要了。
这就是李够零的出生底色,奶奶的绝望,父母的失落和姐姐们不敢言表的喜欢。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好似就感知到自己需要乖巧懂事,仿佛哭大声了点就会提醒家人们,自己是不被需要的存在。爸爸因为家里超生,丢了公职只能在外面自己做点小生意。在她刚满一岁的时候,妈妈就跟着爸爸去镇上做生意了,姐姐们也跟着去上学了,只留了小够零一个人陪着奶奶。
她从不挑食,奶奶给啥吃啥,放在哪里都能睡着。奶奶累了的时候,总是爱说些不好听的话,小小的她不懂话语里的含义,只会朝着奶奶笑。
等到小够零两三岁的时候,就能跟着奶奶捡核桃,采茶;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跟着村子里的人去放牛放猪,满大山地跑,家里农忙的时候还要给猪牛剁食,小小的手上就有了刀疤。
第二章
不被允许上学的七岁
六岁的时候,小够零看到其它小朋友去上小学了,也跟奶奶申请要去上学。过了两天,奶奶说去学校问过了,要满七岁学校才满足上学年龄。
就这样眼巴巴等到了七岁了,她兴奋地以为自己也可以去上学了,奶奶却不让了。奶奶说,这娃儿打小就皮实,以后是当家的料,爸爸的那份家业得有人继承,读书没用,就到年龄了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