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章 力挽狂澜
    焊花最后一闪,熄灭。

    张玉海师傅长长舒气,摘下焊帽。他满脸疲惫,眼神却透着自豪。

    几天鏖战,克服了人为破坏,那道凹槽终于被填满。镍基合金闪着暗沉金属光,坚硬、致密,略高于原始滚道。

    焊道如鱼鳞,粗糙不平,像个刚出炉的粗胚。离光滑如镜、尺寸精准,还差得远。

    但在场的人——赵国栋、刘工、钱师傅、张玉海,还有闻讯赶来的高建军——全都激动难抑。

    最难的堆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

    “成了!堆焊成了!”刘工声音发颤。“真他娘的不容易!”钱师傅感慨。

    李向前看着重生的轴承内圈,也松了口气。最危险的一步跨过,但决战才刚开始。

    目光落在粗糙的堆焊层上。

    下一步,精密磨削定型!

    精度要求:微米级(μ)!千分之一毫米!

    这层合金,比原轴承钢还硬!

    考验设备,更考验技术和耐心!

    所有目光,齐刷刷投向磨工车间第一人,“高一刀”——高建军。

    高师傅上前,仔细打量内圈,眉头紧锁。上次磨裂纹是去除,相对简单。这次是在硬合金上“雕刻”复杂滚道,难度几何级增长。

    “小李师傅,”高师傅声音低沉,“这镍基合金,硬!焊道不匀,易崩砂轮,易变形。滚道圆弧、接触角,差一丝都不行。挑战……太大了!”

    气氛再次凝重。堆焊成功只是“有”,能不能“精”,才是关键。

    李向前早有准备,拿出图纸和手写方案:“高师傅,难点我考虑到了。三步走。”

    高师傅凑近细看。

    “第一步,粗磨。”李向前指着方案,“粗粒度砂轮,快进给,去大半余量,留01毫米。”

    “第二步,半精磨。”他继续,“细粒度砂轮,慢进给,提精度,留002毫米。”

    “第三步,精磨。”语气郑重,“微粉级砂轮,白刚玉或。极小吃刀量,零点零零几毫米,慢速往复,配合在线测量,最终达标。”

    方案参数详尽,砂轮型号、速度、深度、修整要求,一清二楚。高师傅暗暗点头,这细致得不像年轻人手笔。

    李向前补充:“发热是大问题。冷却要足,要过滤,防二次划伤。建议加磁性分离器和纸质过滤器。”

    他又拿出几个油纸包好的小砂轮:“托人弄来的特种砂轮,还有小直径砂轮头,应该够用。”

    高师傅拿起一块砂轮摩挲,看着李向前笃定的脸,疑虑全消。这小子,理论实践家伙事儿全齐了!

    “行!”高师傅一拍大腿,眼中闪着兴奋,“方案够细!考虑周全!家伙对路!小李师傅,就按你说的办!我老高今天就跟你,在微米之间,较量较量!”

    微米之战,打响!

    1432a万能外圆磨床前,高建军与机器合一,眼神专注,双手稳如伺服。

    砂轮飞旋,尖啸刺耳。接触瞬间,火花细密如星尘。乳白冷却液浇注,白雾腾起,带走高热。

    李向前站立一旁,【破障之眼】全开。滚道微观形貌、尺寸变化、温度分布,尽在掌握。

    “高师傅,x轴再进零点零五。”“z轴慢点,保持住。”“冷却液加大,左侧温度高。”“听声音,砂轮钝了,准备修。”

    指令简洁及时,高师傅精准执行。

    粗磨,合金剥离,滚道雏形显现。半精磨,砂轮更换,进给放缓,滚道渐趋光滑。

    车间围了不少人,屏息注视。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冷却液和金属粉尘味,还有无声的期待。

    进入精磨!

    换上微粉级白刚玉砂轮,高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燃1978:工业神手从修车铺开始简介 >重燃1978:工业神手从修车铺开始目录 > 第26章 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