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人了
又是一天早朝。
赵曦手肘靠在扶手,百无聊赖地杵着下巴,坐在冰凉舒适的龙椅上,慵懒地俯视着阶下众臣你来我往、杀人不见血的唇枪舌剑。
看自诩高人一等的体面人揭下虚伪的脸皮,为了各自利益争执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可比戏班子费尽心思排练的剧目还有趣。
要是能来把瓜子就好了。
赵曦无不遗憾地想道,侧了侧身子,坐姿愈发的豪放懒散。
对于赵曦坐没坐相的不得体仪态,每次直言上谏都被怼回去,吃了无数闭门羹的大臣们已经学会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不给自己添堵了。
比起捉小放大,浪费时间跟赵曦毛头小子似地怼来怼去,把自己气得直抽抽,他们现在有更要紧的正事需要优先处理。
“陛下,关于此次前往玉章坝赈灾的人选,您可有看好的?”与王淮争论不下,出身同为顶级门阀之一的谢氏的吏部尚书谢仪转头就把话头抛给了坐在龙椅上看戏的赵曦。
人声鼎沸的朝堂倏地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目光移向了赵曦,等待她做出抉择,一锤定音。
措不及防被推向台前的赵曦也不惯着他们,吃力不讨好的事她才不做呢。
赵曦直接点了老神在在站在前排的便宜祖父王彧:“朕初登大宝,对于朝中官员才能品行如何,仍不甚了解,太傅认为何人能够担此重任?”一旁的王淮顿时把心放在了肚子里,王彧尽管在家事上有些老糊涂,但从没有在正事上乱来过。
而且,大舅子怎么能跟亲儿子比,就算再老房子着火,偏爱继室,也不能这么胡来吧。
王淮还没得意多久,他的老父亲就给了他重重一击。
“陛下抬举了,”王彧拱了拱手:“臣窃以为谢尚书的荐举人选更合适。
”王彧没有看王淮不可置信瞪大的双眼,兀自分析起这么选的好处,语气平淡,却直击要害。
“王尚书推选的蒋宋是三朝老臣,高宗在时对他甚为倚重,立下累累功绩,可如今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和该颐养天年。
”“而陈元驹虽然治水经验稍有逊色,可他风华正茂,正值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
此次玉章坝之行,路途艰险,困难重重,陈元驹再合适不过了。
”王彧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让王淮崩溃不已,他忍不住出声道:“陛下,臣……”赵曦却不给他开口的机会:“那便这么定下吧,退朝。
”拖拖拉拉的,她还急着去用早膳呢,要是饿坏了她,拖累她长不高了,他们担待得起吗。
至于王氏父子的官司,贸然插手只会给自己惹得一身腥,她才不掺和呢,狗咬狗一嘴毛,正好省了她到时候亲自动手。
而且,赵曦可是看清了王淮眼底几欲掩饰不住的怨恨,有对谢氏的,更有对王彧的。
她这个好舅舅啊,快要忍不住了。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以后说不准还有用上他的一天呢。
…………赵曦用过早膳,恰好边疆送来了回信,她看着信上的内容,眉眼舒展。
刚从宁熙帝手中拿过虎符的时候,赵曦对这二十万大军并不抱有希望,在她看来,真正细究下来,二十万里面能有十万的活人就不错了,真正能够战斗的怕是十不存一。
没办法,宁熙帝给她的印象实在是太差了。
没想到一查起来,好家伙,这二十万大军居然有一半以上是货真价实的、能上阵杀敌的士兵,并不全是老弱病残、或是畜牲之流滥竽充数。
通读完整封信件,赵曦感慨万千:“虽然老子靠不住,但是老子的老子还是很给力嘛。
”“这庞家也是忠心耿耿,手握重兵,却不拥兵自重,反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