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龙争虎斗
来向陈宇强请罪。陈宇强趁机道:"翼德勇武过人,然醉酒误事。若愿戒酒,我可授你精锐五千,独领一军。"
张飞沉吟良久,突然单膝跪地:"主公教诲,飞铭记于心!自今日起,飞滴酒不沾,誓死效忠主公!"
收服张飞的通时,陈宇强对关羽也格外用心。他知关羽好读《春秋》,常与之讨论经史;又知关羽重义,特意安排他与赵云共通领兵,二人惺惺相惜,关系日渐亲密。
这一日,陈宇强召集众将议事,讨论曹操与吕布在兖州的战事。
"据探子报,吕布虽勇,但无谋略,兖州大半已重归曹操之手。"郭嘉分析道,"曹操一旦平定兖州,必图徐州,我军当早作准备。"
关羽突然开口:"曹孟德虽有不臣之心,然其奉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仍为汉臣。主公若与之对抗,恐有违臣道。"
堂内一片寂静。陈宇强知道,这是关羽对他的第一次质疑,若处理不当,恐生变故。
"云长所言极是。"陈宇强缓缓道,"然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杀戮忠良,与董卓何异?我观当今天子暗弱,难振汉室。天下苍生,亟待明主。"
关羽凤眼微眯:"主公此言莫非有意"
陈宇强直视关羽双眼:"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若天命在我,吾其为周文王乎?"
这句隐晦的表态让堂内众人神色各异。郭嘉、赵云等人目光灼灼;荀彧面色微白;关羽则陷入沉思。
良久,关羽长叹一声:"关某愿随主公左右。只望他日若寻得大哥下落"
"云长放心,"陈宇强承诺,"若寻得玄德公,我必以上宾相待,绝不亏负!"
会议结束后,荀彧独自留下:"主公今日之言,令彧寝食难安。莫非主公真有代汉之意?"
陈宇强知道无法再隐瞒,坦然道:"文若,汉室气数已尽,强求无益。我志在结束乱世,还天下太平。至于以何名义,并不重要。"
荀彧沉默良久,深深一揖:"彧明白了。只望主公记住今日之言,以天下苍生为念。"
看着荀彧离去的背影,陈宇强知道这位王佐之才内心已经动摇。但他并不担心——只要实力足够,这些心存汉室的文士最终会明白,谁才能真正结束这个乱世。
初平四年夏,陈宇强已完全掌控青、徐二州,麾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天策府每日都有各地英才前来投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叫徐庶的年轻谋士。
"闻主公招贤纳士,庶特来相投。"堂下,一位布衣书生躬身行礼。他相貌平平,但双目炯炯有神。
陈宇强心中大喜——这可是历史上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徐庶徐元直!他连忙离座相扶:"元直大才,能得相助,乃宇强之幸!"
在徐庶之后,又有陈群、钟繇等名士陆续来投。陈宇强设立"招贤馆",由荀彧主持,对所有投奔者进行考核,量才录用。
这一日,陈宇强正在检阅新组建的骑兵部队,郭嘉匆匆赶来:"主公,长安急报!王允设连环计,吕布已杀董卓!"
陈宇强眼中精光暴射——历史的关键节点到了!他立即召集核心幕僚开会。
"董卓既死,朝廷必乱。李傕、郭汜等西凉余孽不会坐以待毙,长安将再陷战火。"陈宇强分析道,"更重要的是,曹操必会趁机迎天子。我们绝不能让他得逞!"
郭嘉补充:"据探子报,袁术在淮南蠢蠢欲动,有意称帝;袁绍则专注于对付公孙瓒。此乃我军扩张良机。"
"主公用兵如神,然师出需有名。"荀彧谨慎提醒。
陈宇强微微一笑:"我已有计。可表奏朝廷,言青州黄巾余孽复起,需借道兖州讨伐。曹操若允,我可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