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贵客登门
暮色,外边雨停了,有点见见返晴,坐在课桌旁,手里拿着课本,观看着里面的内容,想着开课时,怎么教学生,要教什么,看得出神了些,当翻到有关清明的诗集,想到教学生学什么了,然后,一个人里面内容,细细品味,到时侯教学生也不至于什么都不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世古诗,现在也有不少,相比后世,现在不是太齐全,有些没有也是正常。
看了眼前诗集又想起父母,爸妈,你们还好吗?我的消失,你们不要难过,我一定会找到回家的路,等我,
思绪纷飞,看不下去课本,放下书籍,看了看凌乱的课桌,看书习惯了,看我也没有整理,平常都是小丫头收拾,正好闲来无事收拾收拾,整理完课桌,又收拾了房间,雨停了,来到院子里,望着眼前景色,呼吸新鲜空气,说起来,这里空气比后世空气清醒多了,但,一想起小时侯下完雨,空气中弥漫着特殊水泥味,久久不能忘怀,
清明细雨歇,啼蛙相伴生
遗落他乡子,久望故乡怀
在院子里转了转,又回到房间拿起一把油纸伞,披上蓑衣,待着屋里总是胡思乱想,心里静不下来,出门走走,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能平静自已内心。
走到前厅,小丫头跑过来,手里拿着刚烙好的饼。
“尝尝,这是我跟纪叔学的烙饼,是不是一个味道。”说着就往邬修嘴里塞。“好吃吗。”
说实话,这丫头除了不想学读书以外,什么都会,这烙饼有点咸以外,口感非常不错,外酥里嫩,焦香四溢。
“下次让饼,盐少放点。”
纪叔,柳安街边卖烙饼的,叫纪子理,跟纪氏商行一个姓,大家有时侯会打趣,说,老纪,你是不是纪家远房表亲啊!如果是的话,去认亲,这样也不用每天再买烙饼。老纪也不跟他们吵,回了一句,我哪知道,要是真是这样,我还是卖我的饼,因为氏族水太深,活的不自在。
纪氏商行是清朝一个中等商行,上面还有几个大商行,下面太远的地方不好管,就一层一层交给下边管,谁没管好就找谁麻烦,上边几个商行,有何记粮行,太行药行,谢氏布行,丰西钱庄五大商行,坐落于京,下面中等又有陶纪两家粮行,许齐两家药行,布行下面没有,钱庄分南楚北唐,都是为了方便管理南北两地。这些都是来这打听到的,还有一些是书上写的。
这里位于西南边,地处偏僻,但风景宜人,春暖夏凉,来这不久也不知道其他季节怎么样,有时间真想去更远的地方走走。
“晚点我从你老纪那给你带点饼子,晚上烧点汤。”说着走出了门,转头叮嘱了一句“有事不用找我,晚点我自会回来。”
离开门,不知道去哪,之前一直忙于工作,哪也没去过,周围朋友也没有几个,来到这也不太熟悉,就到处走走,离开白龙巷,来到柳安街,没有几个人,突然有人喊到。
“老邬,最近在干呢?有没有时间陪我钓鱼,这刚下完雨,鱼好钓。”
转头望向来人,是薛礼,白龙巷的邻居,平时让点竹制手艺,小镇基本上竹制品都出自他家,还爱钓鱼,有事没事就跑河边钓鱼。
“老薛,这雨才停,又上哪去钓鱼,上回钓鱼回家晚了,我可看见弟媳,罚你跪了一柱香啊!”
“别说了,上回鱼没钓到,我就一直等,结果天黑了,都没等到鱼儿上钩,心情不好,回家刚跟媳妇吵起来,立马哑火,不是我吵不过,是好男不跟女斗。”
我也没有事,就随着薛礼一起钓鱼。
“走吧,天黑就不好,又刚下了雨。”
说着往镇外走去,不论后世,还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