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通报声未落,穿明光铠的将军已大步流星迎出,甲胄上的山文甲片相撞发出清响:某家李嗣业,久闻陈供奉能造‘透光神镜’,可曾想过将这奇术用在兵器上他声如洪钟,震得陈默耳鼓发麻,腰间悬挂的横刀刀柄缠着血丝,显然刚从演武场过来。

    演武场上,二十名弩手正在演示现行的神臂弩,箭矢射出三十步后便颓然落地。李嗣业啐掉嘴角的草茎:吐蕃人用的是突厥改良的‘角弓弩’,射程五十步,咱们的弩手还没靠近,就成了活靶子。

    陈默蹲下身,拆解弩机的牛骨扳机,发现木质弩臂已有裂纹:将军可知,弩机的关键在‘牙发’的咬合度他掏出袖中用玻璃磨制的放大镜,这牛骨受潮后会膨胀,导致扣弦不紧。若换成精铁锻造,再加上这个——

    他画出齿轮联动的草图,指尖在沙土上勾勒出螺旋弹簧的雏形:用弹簧蓄力,可让弩臂承受更大张力,配合改良后的青铜弩牙,射程至少提升二十步。

    李嗣业的眼睛瞪得滚圆,突然抓住他的手腕:走!去少府监的兵器坊,某家倒要看看,你这书生究竟是文曲星下凡,还是鲁班转世!

    少府监的工坊里,炭火映红了匠人们的脸,空气中弥漫着铁锈与油脂的气味。陈默看着工匠们用传统失蜡法铸造弩机,摇头道:此法耗时耗力,不如改用‘砂型铸造’,用木模翻砂,可批量生产。他指向墙上挂着的《考工记》弩图,弩臂也不必全用柘木,桑木混合鱼胶压制,韧性更强。

    正说着,一道白影掠过工坊屋顶,陈默抬头,只见个穿窄袖胡服的女子倒挂在横梁上,腰间悬着柄缠着红绫的唐刀,刀刃反射的火光映出她英气的眉峰——正是李嗣业的妹妹,江湖人称红绫刀的李雪雁。

    哥,你看这书生,比咱们在安西见过的波斯工匠还疯。她突然松手,落地时靴跟碾碎一块废铁,改良弩机我看不如直接教士兵用陌刀冲锋!

    李嗣业笑骂:女子家懂什么!当年在碎叶城,若不是弩手挡住突厥骑兵,你早被抢去当压寨夫人了。他转头对陈默道,这是舍妹雪雁,自幼跟着某家在军中长大,别见怪。

    陈默注意到李雪雁的靴底沾着金粉,与昨夜吐蕃死士的一模一样——看来她刚从城外探查回来。系统界面适时闪烁,军工科技熟练度提升至20%,解锁流水线生产初级教程。

    接下来的三天,陈默泡在工坊里,指导匠人用齿轮组替代传统弩机的望山(瞄准器),又在弩臂末端加装铜制减震器。李雪雁像影子般跟着他,看他用算筹计算弹道抛物线,用琉璃碗装水演示箭矢稳定性:书生,你这法子,比我背的《孙子兵法》还难懂。

    兵法是谋略,兵器是底气。陈默擦了擦沾满铁屑的手,当年李牧破匈奴,靠的是‘控弦之士’,如今咱们要破吐蕃骑兵,就得让弩箭比他们的角弓射得更远、更准。

    第五日正午,改良后的盛唐弩在骊山靶场试射。陈默亲自调试齿轮,将望山角度固定在四十五度:将军,这次射的不是普通箭矢,是我改良的‘三棱破甲箭’,箭头用灌钢法锻造,可穿透两重皮甲。

    李嗣业挽起袖子,亲自扣动扳机。弩箭划破空气的尖啸声比以往尖锐数倍,五十步外的靶心应声而穿,箭头余势不减,竟钉入后面的青石靶,箭杆震颤声经久不息。

    好!李雪雁忽然拔剑出鞘,红绫在风中扬起,我来试试骑马速射!她飞身上马,双腿一夹,战马如离弦之箭冲出。在奔驰的马背上,她单手执弩,接连射出五箭,竟有三箭命中三十步外的移动靶。

    陈默看着她被风吹乱的鬓发,忽然想起系统大纲中的设定——李雪雁,安西都护府副将之女,擅骑射,性如烈火。此刻她翻身下马,将弩机抛还给他,指尖在他掌心划过:书生,你这弩机缺个护手,容易磨破虎口。

    工坊的铜钟突然敲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盛唐狂婿:开局十个绝色老婆简介 >盛唐狂婿:开局十个绝色老婆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