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的清凉,陈默站在新搭的蒸馏台前,看着柳如烟亲自点燃的木炭堆渐渐腾起红焰。三个陶制酒甑叠成塔状,最上层的青竹冷凝管正滴滴答答往下淌水,这是他用三天时间改良的装置——将竹筒对半剖开,内壁涂上蜂蜡防漏,再用麻线捆扎成螺旋状,架在盛满井水的陶瓮上。
真要把酿了三个月的米酒全倒进去老匠人王师傅搓着手,布满老茧的手指几乎要掐进掌心,这样糟蹋粮食,怕是要遭酒神爷怪罪……
柳如烟抄起酒坛灌了口葡萄酒,酒液顺着下颌流进衣领:老王头,若赔了算我的。陈公子,开始吧。她转头时,玉冠上的红宝石在火光下流转,像淬了血的玛瑙。
陈默点头,将发酵好的米酒倒入最下层的蒸釜。火焰舔舐陶壁时,他忽然想起系统里的提示:蒸馏酒的关键在火候,需保持水沸而不腾。于是拿起柳如烟从波斯商人那里换来的铜制漏勺,每隔片刻就往冷凝管的陶瓮里加一勺井水。
酒坊的学徒们围在周围,窃窃私语。有人偷偷用手指蘸了蘸流进接酒坛的液体,猛地缩回手:辣!比烧刀子还呛嗓子!
这就对了。陈默笑着接过酒坛,凑到鼻前轻嗅,浓郁的米香中带着凛冽的火气,比系统描述的还要纯净。他倒了小半盏递给柳如烟:尝尝看,这酒至少有四十度,存放三年,便是极品陈酿。
柳如烟挑眉接过,仰头饮尽。琥珀色的酒液顺着咽喉滑下,她忽然咳嗽起来,眼眶泛红却笑出声:痛快!比我在突厥喝的马奶酒还烈!老王头,把咱们窖藏的二十年‘绿蚁酒’拿出来,对比着喝!
王师傅颤巍巍捧来青瓷盏,陈默将两种酒各倒一杯。绿蚁酒表面浮着米粒般的酒渣,入口甜腻,尾韵却带着酸败味;而蒸馏酒清澈如水,初尝辛辣,回甘却在舌尖打转,许久不散。
好酒!柳如烟重重放下酒盏,瓷片与木桌相撞发出脆响,陈公子,你这法子能把糟粕里的‘精华’全抽出来若是用葡萄酿,是不是能造出比波斯葡萄酒更烈的‘液体火焰’
正是如此。陈默擦了擦冷凝管上的水雾,不过眼下先用米酒试销,长安的贵胄们喝惯了甜酒,得慢慢让他们适应。他忽然瞥见系统界面的酿酒熟练度涨到45%,任务进度条也动了两格,对了,这酒得取个好名字——就叫‘醉仙居’如何寓意饮此酒者,如登仙境。
柳如烟拍手叫好,忽然揪住一个学徒的耳朵:还愣着干什么去把西市的酒旗全换成新的,明日卯时三刻,醉仙居首卖!她转头对陈默眨眼,按你的法子,搞什么‘会员制’,头十坛酒只卖给戴玉牌的贵人,价嘛……她伸出三根手指,一坛三十贯,够买两匹西域良马。
陈默点头,深知物以稀为贵。唐代虽盛行酒肆,但高档酒多来自宫廷贡酒,民间酒坊难以打入贵族圈子。而柳如烟的河西柳氏本就有商路优势,加上饥饿营销,定能一炮而红。
当夜,酒坊通宵赶工。陈默靠在溪水边的柳树下打盹,朦胧中听见柳如烟和王师傅争论蒸馏釜的材质——她坚持用铜制,而老王头担心成本太高。系统界面在眼前闪烁,酿酒技术模块突然解锁新配方:高粱酒曲改良法,需添加槐树花与茯苓。
柳姑娘,明日让人去城南采些槐树花。他揉着太阳穴插话,新酒曲能让酒香更醇厚,还能减少上头的感觉。柳如烟虽不懂原理,却无条件信任,当即吩咐学徒备马。
卯时初刻,西市的晨钟敲响。陈默换上柳如烟送来的月白襕衫,腰间系着新制的酒囊,跟着商队进城。醉香楼的匾额已换成醉仙居,门前立着一人高的酒坛,红绸上写着一滴醉仙,三旬回味。
第一个顾客是个穿锦袍的胡商,盯着酒坛犹豫半晌,摸出五贯钱:买半盏尝尝。陈默亲自执壶,琥珀色的酒液在晨光中泛着金芒。胡商抿了一口,突然瞪大眼睛:这酒……比波斯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