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3章 要钱
    要钱

    “怎么会花这么多?”

    听到这个数字,董丽华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大嫂你会不会记错了,可别把给其他几房的钱算到了廷滔身上。”

    霍母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她将记事本后面压着的那些收据全给拿了出来。

    “老大老二结婚的时候还不兴‘三转一响’,那会给他们统一的都是200块的礼金外加36条腿家具。”

    “今年老四结婚的时候,我给他们每房补了688块,‘三转一响’要用到的钱还有票据我都给他们了。”

    “这些当时老爷子还有其他几房的人都在,你不相信可以随便问。”

    可对上老爷子还有霍父那吃人的眼光,董丽华哪还敢多话。

    见她无话可说,霍母继续道:“这是每个月订牛奶的收据,这是家里每个月的伙食费开销。”

    “这是这几个孩子,从小到大买布料做衣服的收据。”

    “这是这几个孩子每个学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

    “这是她流产的时候,买的营养品。”

    “……”

    别看每笔的钱都不多,可十年的时间,一笔一笔累积起来也不少了!

    说起这个,霍母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由于这几个孩子所在的小学一直实行的都是二部制,所以整个小学阶段,他们都只上半天课,休息半天。

    “他们两口子忙没时间接送,就把这事交给了老爷子的勤务兵小丁。”

    “小丁原本只需要负责家里的一日三餐,因为这个他每天工作量大大增加了。”

    “姒姒,你把这个记上,每个月补十块吧,这个钱理应他们两口子出。”

    姜姒愉快的答应了,一边记还一边好奇的问了一句。

    “妈,什么是二部制啊,我怎么没听说过?”

    霍母也挺意外,“沪市没实行二部制吗?”

    姜姒摇摇头,想了一下也可能是她从小上的是女子学校有关吧。

    那会国内还没有开展大运动,她们学校一直都是中西合璧的教育,就是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贵族私立学校。

    见她好奇,霍母就简单提了一嘴。

    “那会外地来京市的人太多了,京市的学校还有老师又不够。”

    “所以从五三年开始,京市大部分的小学还有初中实行的都是‘二部制’。”

    原来是这样。

    姜姒了然的点了点头。

    不过她觉得婆婆突然提到这个,肯定不止是想要给自己科谱这么简单。

    果不其然,这个念头刚有。

    霍母便道:“这几个孩子天天在家休息半天也不是个事,他们两口子只管生不管养,后来没办法就只能把这几个孩子送到京市少年宫去了。”

    少年宫的概念是从苏国传过来的,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

    就是学这些东西都是要收费的,价格可比学杂费和书费要贵的多!

    毕竟给他们授课的这帮老师,基本上都是这个行业里领头羊一样的人物。

    这个姜姒倒是略有耳闻,之前京市少年宫开业的消息,还登上了《国民日报》。

    听说里面开设了不少兴趣小组。

    有画画,刺绣,射击,舞蹈,合唱团,国乐队,口琴队,手风琴,金工组,钳工组,戏剧表演……

    要不是看过了报纸,姜姒都不敢相信。

    华国的少年宫,竟然从五十年代就已经有了桌上足球和桌上冰球这种项目。

    【划重点,此处为真实史料,后期有配图资格了,会配图。】

    (请)

    n

    要钱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掏空家产,资本家小姐去部队寻夫简介 >掏空家产,资本家小姐去部队寻夫目录 > 第83章 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