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AI
生成的‘开局觉醒神级系统’有意思一万倍
与此同时,蟠蟠网内部也在崩塌。
土豆的工作室被曝光长期使用
AI
代笔,他本人在直播中破防:
我也不想这样!网站每月压着更新量,读者催着爽点,除了让
AI
拼接剧情,我还有什么办法
镜头扫过他身后的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摆着《网文成神指南》,和林小夏当年贴在墙上的那本一模一样。
18
第十八章:共建者的黎明
三个月后,笔锋社区上线了
真人数据守护系统。
每位作者的作品页都有一个
真实时长
计数器,读者停留超过
5
分钟才会计入有效数据。
评论区设置
人工审核
通道,机器生成的灌水评论会被自动折叠。
更重要的是,社区成立了
新人互助基金,由成名作者自愿捐赠版税,用于扶持没有数据基础的新作品。
林小夏带头捐出了第一笔电视剧改编版权费,苏糖则开了一门
反
AI
套路写作课,教新人如何在爽文框架下注入真实情感。
在一次跨平台的作者论坛上,林小夏遇到了陆沉。
这位曾经的
AI
造神计划推行者,如今正在研究
人机协作写作模型:AI
可以做大纲梳理、错别字检查,但核心剧情必须由人类掌控。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林小夏身后
——
阿楠正在给一群新人演示如何用生活细节构建修仙世界,笑声像阳光一样穿过玻璃窗。
数据不该是镣铐,而该是镜子。
林小夏对着话筒说,它能让我们看见读者的共鸣,但永远不能定义故事的灵魂。
台下,有人举起写着
拒绝机械造神,共建网文生态
的灯牌,光点连成一片,像散落在黑夜中的星星。
19
尾声:故事的另一种可能
五年后,蟠蟠文学网推出了
真人
AI
共生计划,所有签约作者都可以使用辅助写作工具,但必须标注
人类原创占比。
笔锋社区则成了小众作者的圣地,书架上摆着《老胡同里的剑修》修订版,腰封上印着:本书由
127
名读者提供真实生活灵感,38
位新人作者参与共创。
苏糖的《魔尊的职场日记》改编成了广播剧,第一集开播时,她在直播间念起听众的留言:
原来魔尊也会为
KPI
发愁,原来修仙世界的社畜和我们一样,会在加班后买烤红薯暖手。
弹幕飘过一片
真实,比任何数据都动人。
林小夏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
她的新作品不再追求榜单,只是写一个普通网文作者的日常:
在出租屋里啃泡面改稿,被读者催更时掀桌,却在收到一条走心评论时红了眼眶。
这一次,她知道,每个真实的故事,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
无论数据是高是低。
数据洪流退去后,留下的,是人类用灵感和情感堆砌的沙滩。
而这,才是网文圈真正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