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没有桥墩。祖爷爷的父亲顿时吓得全身发软,像一坨烂泥般瘫倒在院子里了,眼睛傻傻地看着这没有桥墩的天桥。就在他瘫倒的那一刻,鸡叫了。突然一道强力的电光划破了漆黑的夜,把天空分成了两半,接着就是一声巨响,天桥瞬间倒塌了。但是巨石却稳稳地着地,并没有翻滚,即使在这座非常陡峭的山上。就是这声巨响,惊醒了寨子所有的人,都起来看个究竟。奇怪的是,公鸡不叫了,夜夜更加的黑了。当祖爷爷的父亲的老婆惊醒时,发现老伴不在身边了。摸着黑用打火石点燃了灯火,看见房门是开的,喊了几声,不见老伴答应。后来才发现祖爷爷的母亲晕倒在了院子里。

    3

    雷打岩传说

    第二天清晨,乡亲们才发现后山多了很多的巨石,还有许多的折断了的树木,谁都不明白昨晚发生了什么事。祖爷爷的父亲把昨晚所见的事情告诉了他们,他们眼神都非常的诧异。这个故事渐渐地在十里八寨传遍了,后来就把故乡的寨子称作叫雷打岩。寨子里的人也没有异议,后来一直就用这名字了。

    后来,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这个故事写进了作文里,语文老师给我打了98分,而这位语文老师正是我们对门山上的胡老师,想必他也知道这个故事。这98分也就成了我读书以来的最高分了,至于评语是什么,我记不起来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觉得我们村的名字有什么别扭了,而是有一种自豪感,每逢和同学玩的时候,我都会把这个故事得意的告诉他们。就从那时起,我也迷上了听故事。每逢晚上,我都会叫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是一个庄稼人,小学刚毕业,为了生活,就辍学了,他知道的这些故事,其实就是在寨子里大爷爷那里听来的。

    寨子里大爷爷,从小就浪迹江湖,当过脚夫,抽过老千,学过巫术等等,常年在外面跑,见多识广。从记事起,都没怎么看见他干过农活。有的人说,大爷爷会干农活,有的说不会,究竟会不会,也无人知晓了。每当大爷爷在家的时候,他喜欢烧一炉火,用洋瓷缸煨茶喝,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如此。大爷爷个子很大,身体很结实,面慈眉善,平易近人。喜欢讲故事,说《三国演义》,讲《水浒传》,谈《隋唐英雄传》,还有一些鬼故事。

    data-faype=pay_tag>

    每逢大爷爷在家的晚上,我就会叫父亲陪我去大爷爷家玩,听爷爷讲故事。当时的我对《三国》《水浒》《隋唐》理解不了,只知道打架的场面很热闹,脑里也没有画面感。每每听到害怕的鬼故事时,我都会吓得把头钻进父亲的怀里。哈仔,胆子这么小,还是老子的崽不咯!父亲这么一说,都会逗得满屋欢笑。大爷爷讲了很多故事,许多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唯一记得清楚的一个故事,就是关于我们家族先辈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就是我听大爷爷讲的最后一个故事了。12岁后,我便一直在外求学,很少回家。回家的时候,要么是大爷爷不在;要么大爷爷在家的时候,我没回来。没来得及听大爷爷再讲故事了,他就驾鹤西游了。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大概我八九岁的时候,在一天傍晚,大爷爷也刚从外地回来,我知道了,饭都没有好好的吃,便叫爸爸和我去大爷爷家玩。大爷爷和往常一样,升了好大一堆火,火旁边同样是煨了一缸茶,还烤着一些红苕。起初,寨子里的人没有几个大人到来,只有一群小孩在院子打闹。我便搬来了小板凳,稳稳地坐在火旁,等待爷爷开讲。大爷爷讲故事有一个习惯,要人多,人少他是不讲的。逐渐的,寨子里的后生们都来了,也有妇女。大家相互问候几句,拉了拉家常。爷爷看了看人,差不多了,整个火堆都围满了人。大爷爷把烟枪架在火堆上,吧嗒吧嗒的吸了一口烟。即使,大家七嘴八舌,大爷爷总有办法把话,不知不觉的转移到他要摆的农门阵上去。昨晚这个故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即将遗失的乡愁简介 >即将遗失的乡愁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