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宝林结婚欠的债还没还清,秀娟在婆家过得不好,宝树又到了说亲的年纪...
那也不能丢人现眼!李满仓斩钉截铁,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吴知秋不再说话。前世她就因为丈夫这句话,放弃了多少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一世,她不能再被这种思想束缚了。
第二天一早,邻居张婶来借粮,吴知秋多舀了半碗玉米面给她。张婶感激不尽,压低声音说:知秋啊,听说县城西关那边有人偷偷摆摊卖东西,一天能挣好几块呢!
吴知秋心头一跳:卖些什么
自家做的吃食、手工鞋垫什么的。张婶左右看看,声音更低了,我娘家侄女上周去卖了一篮子鸡蛋,换了五块钱!不过可得躲着市管会,被抓到要没收东西还要罚款。
送走张婶,吴知秋心里有了主意。她厨艺不错,尤其擅长做酱菜和腌菜。前世邻居们都说她做的酱黄瓜比县里副食店卖的还好吃。
下午,吴知秋找出家里剩下的最后几斤黄瓜和辣椒,开始动手做酱菜。王淑芬见状,奇怪地问:妈,现在做酱菜是不是太早了还没到季节呢。
我做来卖的。吴知秋头也不抬地说。
王淑芬惊得张大嘴:卖去哪儿卖爸知道吗
吴知秋停下手中的活,直视儿媳:你爸不需要知道。你要是说出去,我就告诉宝林,他这些年借的钱都去哪儿了。
王淑芬脸色刷地白了,慌忙摇头:我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看见!
三天后,吴知秋的第一批酱菜做好了。她趁李满仓去乡里开会,偷偷装了两坛子,用布包好放进竹篮,搭村里驴车去了县城。
西关市场比想象中热闹,虽然没人明目张胆摆摊,但不少挎着篮子的人来回走动,遇到有意向的顾客就悄悄掀开篮子一角展示商品。
吴知秋学他们的样子,在市场边缘走动。很快,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妇女叫住了她:大姐,篮子里装的什么
自家做的酱黄瓜和辣酱。吴知秋掀开布角给她看。
妇女闻了闻,眼睛一亮:闻着挺香,怎么卖
酱黄瓜一毛五一斤,辣酱两毛。吴知秋早就打听过行情,定价比副食店便宜五分钱。
各来两斤。妇女爽快地掏出七毛钱,要是好吃,我下次还找你买。
开张顺利,吴知秋信心大增。不到两小时,两坛酱菜就卖完了,净赚三块二毛钱。这相当于李满仓退休金的十分之一了!
正当她准备回家时,市场突然骚动起来。
市管会来了!快跑!
人群四散奔逃。吴知秋心头一紧,挎着空篮子快步钻进旁边的小巷。拐了几个弯,确认没人追来,她才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回村的路上,吴知秋摸着兜里皱巴巴的钞票,心里既兴奋又忐忑。这只是开始,她知道自己踏上的是一条充满风险的路,但为了不再重复前世的悲剧,她必须坚持下去。
驴车晃晃悠悠地驶过田间小路,远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吴知秋望着这熟悉的景象,暗暗发誓:这一世,她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要让全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再也不会因为贫穷而互相算计、亲情淡漠。
至于李满仓的反对...吴知秋嘴角浮现一丝苦笑。实在不行,她就学村里那些精明的小媳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反正这一回,她绝不会再做那个任劳任怨、逆来顺受的老好人了。
第三章
天还没亮,吴知秋就轻手轻脚地起床了。她摸黑穿好衣服,看了眼还在熟睡的李满仓,悄悄从炕席下摸出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她这半个月卖酱菜攒下的二十三块六毛钱私房钱。
厨房里,吴知秋点亮煤油灯,微弱的火光照亮了她连夜准备的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