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果然,没过多久,几个官差就来到我家,将我带到了官府。公堂上,县官一脸严肃地看着我:李清照,有人状告你写的诗词妖言惑众,扰乱社会秩序,你可有何辩解
我不卑不亢地回答:大人,小女子所写诗词,皆是有感而发。女子亦有思想,亦有才华,为何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过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女子的价值,这何错之有
县官听了,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你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如今世道讲究纲常伦理,女子不应抛头露面,更不应发表如此言论。念你初犯,且才情出众,此次便从轻发落,日后不可再犯。
我谢过县官,走出官府。虽然这次有惊无险,但我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回到家中,莺儿红着眼眶迎上来,拉着我的手说:小姐,咱们以后别再写那些惹人非议的诗词了,太危险了。
5
情定昭时
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莺儿,我明白你的担心,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如果因为害怕就放弃,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看着她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心里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风波过后,汴京城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李清照和她的
离经叛道
之作。有人在茶楼里摇头叹息,说好好的才女误入歧途;也有人在胭脂铺前窃窃私语,好奇这个敢与世俗叫板的女子究竟是何模样。而我的女子诗社,非但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而解散,反而有更多女子慕名而来。
一天午后,诗社正在举办一场特别的雅集。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宣纸上,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茶香。突然,一个身着月白色襦裙的女子匆匆而入,她的发丝有些凌乱,脸上却带着坚定的神情。我叫沈清婉,久闻易安姐姐大名,今日特来请教。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紧张。
我起身相迎,为她斟了一杯茶。沈清婉捧着茶杯,目光中满是敬仰:姐姐的诗词,字字句句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自小被教导‘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我偏爱读书写字。父亲为此大发雷霆,将我的书都烧了……
说到这里,她的眼眶泛红。
我握住她的手,轻声说:清婉妹妹,不必难过。在这里,你的才华不会被埋没。
从那以后,沈清婉成了诗社的常客,她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让众人眼前一亮。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诗社逐渐步入正轨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一日清晨,我正在书房研读典籍,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打开门一看,只见一群手持棍棒的壮汉堵在门口,领头的是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子。
李清照!你写的那些东西害得我家娘子整日吵着要读书,好好的家都快被你搅散了!今天我非要给你点教训!
那男子恶狠狠地说。壮汉们举着棍棒就要往里冲,莺儿吓得躲在我身后直发抖。
千钧一发之际,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个身着玄色劲装的男子骑着马疾驰而来,他翻身下马,挡在我面前。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聚众闹事,还有王法吗
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众人。
壮汉们被他的气势震慑,有些犹豫。那中年男子色厉内荏地喊道:你又是何人少管闲事!我乃开封府捕头陆昭,奉命巡查。
男子亮出腰间的令牌,众人见状,顿时作鸟兽散。
我松了一口气,连忙向他道谢。陆昭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一丝欣赏:易安姑娘大名,在下早有耳闻。姑娘这般胆识,令人钦佩。
从那以后,陆昭时不时会来诗社转转,说是
例行巡查,实则是对我们的活动很感兴趣。他虽不通诗词,却总能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