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大明年间,有位接生婆姓马,众人皆称她为马大姑。马大姑嫁入李家,与夫君育有两儿一女,加上膝下孙子孙女,一家整整十五口人。

    家中父母性情慈善,儿子们又十分孝顺,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顺顺当当,街坊邻居见了,无不心生羡慕。

    马大姑的接生手艺,是从婆婆那里传承而来。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她在附近一带小有名气,成了备受信赖的稳婆。

    虽说古人向来重视子嗣,信奉多子多福的说法,但在当时,接生婆的地位却十分低下,被归进了三姑六婆的行列。

    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富贵人家的女子平日里极少出门,大多在家相夫教子,对名节看得极重。

    像接生婆这样整日走街串巷,频繁出入他人家中的妇人,往往遭到世人的轻视。

    可不管别人怎么看,马大姑对自己的职业却十分满意,毕竟靠着这门手艺,全家人都能吃饱穿暖。

    在接生的这些年里,马大姑遇见过不少奇奇怪怪的事情。而其中最让她难忘的一次接生经历,竟然发生在阴森的墓地里。

    那一日,天色早已完全暗了下来,乡下人家向来劳作到天黑才归家,吃饭的时辰自然也晚些。

    马大姑一家正围坐在饭桌前吃饭,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两个轿夫抬着一顶轿子停在了李家门口,轿子旁还跟着个身着丫鬟服饰的女子。

    那丫鬟脸上涂着厚厚的妆容,两颊红得过分,人还没走近,一股浓烈的脂粉味就扑面而来。

    李家大门很快被敲响,马大姑的儿子李大柱出门查看,得知来人是请母亲去接生的,便邀请丫鬟进屋。

    丫鬟却摆了摆手说道: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吧,就不打扰你们一家用餐了。我家夫人马上就要临盆,早听说马大姑接生的手艺最好,所以特地登门相请。说完,丫鬟从身上掏出一个荷包递给李大柱,这是我家夫人的一点心意,还望这位大哥收下,等孩子平安落地,我家夫人必有重谢。

    李大柱接过荷包,用手捏了捏,凭手感就猜出里面装的是银子,分量约莫有一两多重,心中顿时一阵欢喜。平日里母亲在乡间接生,家境好些的人家,顶多给个两三百文钱;

    碰上日子过得艰难的,实在拿不出钱,就用家里的鸡鸭或者鸡蛋来抵接生的酬金。乡下人口稀少,接生婆又不止母亲一个,因此生意也不是天天都有,像这样出手阔绰的主顾,更是难得一遇。

    李大柱赶忙进屋把母亲请了出来。马大姑看到那沉甸甸的荷包,同样喜上心头。孙子今年已经5岁了,正打算送他去学堂念书,这笔钱来得可真是太及时了。

    为了不让丫鬟和轿夫久等,她匆匆洗漱一番,麻利地收拾好接生常用的剪刀、毛巾,用布仔细包好后,便快步走出门来。

    丫鬟见到马大姑,客客气气地说道:马大姑,这轿子是我家夫人专门派人来接您的,您快上轿吧,免得夫人等得着急。

    马大姑深知富贵人家的规矩,若是推辞,便是驳了主家的面子,于是大大方方地坐上了轿子。

    两个轿夫力气不小,抬起轿子稳稳当当,脚下生风般朝着村外走去,就连那丫鬟走路也是步履匆匆。轿子出了村子后,七拐八绕,沿着一条偏僻的小路前行。

    说来也怪,明明路面坑坑洼洼,可坐在轿子里却感觉异常平稳,一点都不晃动。若是此时有人在旁,定会发现这两个轿夫脚不沾地,抬着轿子如同漂浮一般往前移动。不过,正和丫鬟闲聊的马大姑,一时之间竟没察觉到这异常之处。

    一路上,马大姑和丫鬟交谈起来,得知丫鬟名叫如画,这并非她原本的名字,而是主人所取。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了,很快,轿子停在了一座四周围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为鬼接生-怪谈简介 >为鬼接生-怪谈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