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一份奏折。

    我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今年全国粮食产量,比前朝增加了五成。

    好!我再次拍案而起,这说明百姓们有地种,有饭吃。传朕旨意,开仓放粮,救济那些受灾的百姓!

    陛下仁慈!工部尚书躬身道。

    开仓放粮的诏书传遍全国。

    百姓们纷纷涌向粮仓,领取救济粮。

    我站在城楼上,望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欣慰。

    我知道,只有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

    陛下,这是今年的科举考试结果。礼部尚书递上一份奏折。

    我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今年科举考试,录取进士三百人,比前朝增加了两成。

    好!我第三次拍案而起,这说明百姓们有书读,有才学。传朕旨意,设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陛下英明!礼部尚书躬身道。

    很快,设立国子监的诏书传遍全国。

    学子们欢呼雀跃,纷纷涌向国子监,求学问道。

    8

    闪击匈奴,攘平四遗

    天乾六年,春。

    紫禁城的暖风吹拂着御花园的花朵,但我心中那片北方的阴霾却从未散去。

    六年的励精图治,大明国力日盛,府库充盈,百姓休养生息,正是兵强马壮之时。

    然而,北方的匈奴铁骑,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时时威胁着边境的安宁。

    还有那东边的高句丽和隔海的琉球,亦在前朝积弱之时屡屡犯边,此等心腹之患,不得不除。

    这一日,李玄匆匆步入乾清宫,呈上一封来自匈奴的信函。陛下,匈奴使者求见,呈上单于书信,言愿与大明和亲,永结盟好。

    我接过书信,展开草草一瞥,冷笑一声,将其揉成一团,掷于地上。

    和亲永结盟好

    我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六年前,趁我大明革鼎之际,他们挥师南下,多少边关将士血染黄沙,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这笔血债,朕从未忘记!如今见我大明兵强马壮,便想摇尾乞怜晚了!

    陛下圣意,莫非是要……李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御驾亲征!我斩钉截铁,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传朕旨意,即刻征调边军与京营精锐,合兵五十万!朕要亲率大军,犁庭扫穴,彻底扫平匈奴!

    遵旨!李玄躬身领命,眼中亦有压抑不住的兴奋。

    诏令一下,整个大明如同一部精密的战争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粮草、军械、马匹源源不断地向北方集结。

    夏初,京郊大营。

    五十万精骑列阵待发,旌旗如林,铁甲如云,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我身着金甲,立于高高的点将台上,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

    将士们!我的声音通过内力传遍整个大营,匈奴之患,历朝千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今日,朕将亲率尔等,直捣龙城,扬我大明国威,护我万民平安!

    此战,有进无退,百死不悔!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我抽出腰间天子剑,直指北方:出发!

    号角长鸣,大军开拔。

    我亲率二十万中军,稳步推进;左翼十五万,由猛将张虎统领,负责迂回穿插;右翼十五万,由智将李玄指挥,负责侧翼策应。

    三路大军,如同三条吞噬草原的巨龙,浩浩荡荡,向着漠北深处进发。

    行军并非一日之功,历时两月有余,大军才深入漠北腹地。

    一路上,斥候往来如飞,小股的遭遇战时有发生,但匈奴主力却始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起兵回京,奉天靖难!简介 >起兵回京,奉天靖难!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