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静心庵,了尘居士,前朝公主……

    她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而充满算计的弧度。

    一场精心策划的、混杂着欺骗、诱惑、背叛与杀戮的大戏,即将在那座看似清净祥和的尼姑庵中,拉开帷幕。

    第4章:庵堂魅影,毒莲盛开

    凭借鹰扬卫腰牌和萧御言的事先安排,姜若宁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以奉旨为太后祈福、需静心抄录经文百卷的贵人(未言明具体身份,只说是宫中贵人)身份,顺利住进了京郊的静心庵。

    静心庵环境清幽,香火缭绕,表面看去一派祥和。庵主是一位看起来慈眉善目、实则眼神精明的老尼,对姜若宁这位贵人恭敬有加,安排了庵中最好、最僻静的一处禅房给她,并且恰好与那位了尘居士的住所相隔不远。

    姜若宁没有急于行动。她知道,越是看似平静的地方,水可能越深。她开始扮演一个因失意(比如失宠或犯错)而被陛下打发来祈福的落魄贵人角色。她每日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禅房里抄经,偶尔出来散步,也总是低眉顺眼,神情落寞,带着恰到好处的忧郁和疏离感。

    她需要时间观察,观察那位了尘居士,也观察这座尼姑庵里的人和事。

    了尘居士,法号听着超脱,真人却是一位年约二十、容貌清丽绝伦、气质空灵出尘的女子。她平日里穿着素白的居士服,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小院里打坐、看书、弹琴,似乎真的与世无争。但姜若宁从她偶尔流露出的眼神深处,捕捉到了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静、戒备,以及……隐藏极深的哀伤和不甘。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看破红尘的女子。

    姜若宁开始有计划地偶遇了尘。有时是在清晨的竹林小径,有时是在傍晚的莲池边。她从不主动搭话,只是在相遇时,露出一个带着淡淡忧伤和距离感的、礼貌性的微笑,然后默默走开。

    她知道,对于了尘这样身份敏感、内心戒备的人来说,过于热情的接近反而会引起警惕。这种若即若离、同病相怜(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囚徒)的姿态,更容易让她放下心防。

    果然,几次偶遇之后,了尘似乎对这位新来的、同样看起来心事重重的贵人产生了些许好奇。有一次,在莲池边,了尘主动开口,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施主似乎心事重重

    姜若宁适时地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叹了口气:红尘俗世,烦恼皆多,让居士见笑了。她没有多说,点到即止。

    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悉起来。姜若宁凭借自己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阅历和刻意营造的知心姐姐形象(虽然她年龄可能比了尘还小),以及偶尔透露出的、对宫廷黑暗和身不由己的感慨(真假掺半),成功地引起了了尘的共鸣和一丝依赖。

    了尘开始邀请姜若宁去她的小院喝茶、听琴。在相对私密的环境里,姜若宁更加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她发现,了尘虽然身在庵堂,却并非对外界一无所知,她甚至能通过某些隐秘的渠道,了解到一些朝堂和安王的消息。

    姜若宁心中警铃大作。看来安王与了尘的联系,比皇帝预想的还要紧密!她必须加快行动了!

    她开始在言谈中,不经意地向了尘灌输一些自由、反抗命运、女子亦可有所作为的思想(当然是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包装)。这些思想,对于一个身负国仇家恨、被困在庵堂的前朝公主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了尘看她的眼神,渐渐从最初的戒备、好奇,变成了欣赏、信任,甚至……隐隐的依赖和崇拜。

    时机在成熟。姜若宁需要一个完美的意外。

    她将目光投向了静心庵后山的一处断崖。那里风景绝美,云雾缭绕,了尘偶尔会去那里凭栏远眺,排遣愁绪。

    一个雨后的清晨,山路湿滑。姜若宁偶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被贬冷宫后,我带皇帝冲业绩》简介 >《被贬冷宫后,我带皇帝冲业绩》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