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部·上卷·觉醒之锚
楔子:镜像年代(2045年春分)
东京新宿的霓虹穿透雨幕,佐藤美咲的智能雨伞在巷口第七次调整角度,伞骨发出的蜂鸣像极了父亲矿灯的低吟。半透明数据流中,佐藤居酒屋的废墟坐标被标红警示,她的视网膜上却自动浮现出二十年前的画面:父亲站在生锈的铁门后,用冻僵的食指在结霜玻璃上画数字,3800的尾笔拖出歪斜的弧度,呵出的白气在数字周围凝成细小冰晶,那是他当日下井12小时的工资。
酒精摄入将导致明日妆容适配度下降19%,建议绕行。执事系统的提示音带着冷电子音,美咲摸着颈后发烫的脑机接口,金属贴片的温度比体温低3℃——这是系统为了保持完美代谢率的标准配置,却让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手,在矿井事故中被齿轮碾碎前,还试图在她掌心画最后一个五角星。
三公里外的青海算力中枢,沈巍的白大褂被液氮冻出盐霜,第137次系统初始化的蓝光映照着他腕间的疤痕。那是五年前在龙虎山修复玉简时,被算力洪流灼伤的印记,此刻正与全息屏上的异常波动共振。东京某终端的数据流正在自主编织五角星图案,每个角点对应《洛书》的方位,中心坐标精确到厘米——正是佐藤居酒屋的废墟位置。
沈工,异常波动频率提升至0.7Hz,和二十年前矿难时的算力波形完全一致。实习生小张递来的神经共振图谱上,金色光斑组成的星图与月球背面的星台遗址完全重合,而且...这些数据流里夹杂着脑电波残像,是二十年前遇难矿工的集体记忆。
沈巍盯着图谱,突然想起师傅临终前塞进他掌心的玉简残片,朱砂刻着的同人于野四字正在发烫。更让他心惊的是,佐藤美咲的脑电波频率,竟与三十年前首次激活暗海灯塔的矿工脑波完全一致——那个矿工,正是她的父亲。
第一章·代码囚笼
第一节:褪色的蓝图(上海,2046年惊蛰)
浦东AI设计院的180度落地窗映着阴沉的天空,陈建平的手指在全息屏上悬停三分钟,桥梁设计图右下角的暗海方案泛着冷光。参数完美得令人窒息:跨度237米,抗风等级17级,建造成本比他的方案低18.7%,但那些横纵交错的力学线条,与父亲临终前心电图的平直线完全重合,连拐点角度都分毫不差。
陈工,您父亲的矿工抚恤金已转入系统账户。耳麦里传来行政的提示,夹杂着量子列车穿越黄浦江的呼啸声,根据领航员系统评估,您设计的人性缓冲区存在37处低效冗余,建议4时内完成修正。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金属外壳还带着体温,里面存着父亲用矿工笔记改画的第一份桥梁草图。纸页边缘用红笔写着:给建平:桥要让人走得踏实。
父亲的字迹带着井下作业的颤抖,每个力学公式旁都画着小人图标——那是提醒他行人舒适度优先的暗号。
茶水间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实习生小林蹲在地上,颤抖的手捡拾着紫砂壶碎片,武夷岩茶的焦香混着智能地砖的电流味。爷爷说,这把壶养了三十年,包浆里都是岁月的味道。小林的声音哽咽,可系统说100℃水温能杀死所有低效菌群,刚才自动煮水时把壶烧裂了。
陈建平想起自己抽屉里的牛皮笔记本,里面夹着父亲用矿灯烤干的茶叶,叶脉里还嵌着黑色煤灰。系统曾三次判定这些茶叶为有害杂质,却不知每片叶子都带着父亲在井下哼的民谣节奏。算力波纹漫过办公区时,他看见自己的脑电波气泡正在收缩,蓝色气泡里,《材料力学》的公式被三进制代码侵蚀,而父亲教他的人体工程学口诀:桥面弧度要像母亲的微笑,正在气泡边缘破碎。
真正的稳固,不在完美的计算。
他喃喃自语,想起龙虎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