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李纲劝谏皇上说:《易经》中《谦》卦的上六爻,说适宜于用兵征伐城邑邦国。《师》卦的上六爻,说建立国家、继承家业,小人不可任用。大概是因为谦虚到了极点的时候,如果不利用用兵,就不足以成就功业;军队作战成功之后,如果不警戒任用小人,就不足以保持国家的安定太平。如今陛下对待金人,委屈自己与他们讲和修好,这已经是谦虚到了极点。然而金人贪婪不知满足,更加凶狠悖逆,这种形势下,非用兵不可。不过在成功之后,希望陛下以任用小人为戒,让金人受到惩戒,不敢再有觊觎中原的想法,这样应当能保证几十年内没有来自外族的祸患。不然的话,一旦放纵敌人,几代人的忧患都不会停止。

    二十七日,李纲和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一同在福宁殿回答皇上的询问,商议如何用兵。李纲向皇上奏报说:金人的军队,虚张声势,但探听到他们的实际兵力,不过六万人,而且大半都是契丹、渤海的杂牌军,他们的精兵不过三万人。我们前来救援的军队集结在城下的有二十多万,本来就已经是他们的好几倍了。他们以孤军深入我方重地,就如同虎豹自己投入到陷阱之中,应当用计谋战胜他们,不能凭借一时的蛮勇与他们较量。如今的计策,不如扼守黄河渡口,断绝他们的粮道,禁止他们四处劫掠,分派兵力收复京城北部的各个城邑,等他们的巡逻骑兵出来就攻击他们,用重兵逼近敌人的营寨,坚守营垒不与他们交战,就像周亚夫围困七国的方法那样。等到他们粮草匮乏,人马疲惫,然后让将帅拿着他们的誓书去责问,收复三镇,放他们回去,等他们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再攻击他们,这是必定能取胜的计策。皇上非常赞同李纲的意见,众人的议论也都认可。于是约定马上分派军队,在二月六日行动,这是因为阴阳家说这一天适宜用兵,而且姚平仲的军队也即将到达的缘故。

    约定已经确定,而姚平仲是姚古的儿子,多次立下战功,在宋徽宗(道君)朝时被童贯压制,不曾入朝拜见皇上。到这时,皇上因为他勇猛,多次在内殿召见他,赏赐非常丰厚,许诺他如果立功就会有封王、授予符节斧钺的赏赐。姚平仲是个武人,志得意满,勇猛但缺少谋略,认为大功可以由自己一人独占。提前在二月初一的夜里,亲自率领一万步兵和骑兵去劫金人的营寨,想要生擒那个叫斡离不的人,迎接当今皇上归来。种师道住在城中,不知道这件事。李纲当时因为生病请假,躺在行营司里。

    半夜,皇上派宦官送来亲笔诏书说:姚平仲已经行动了,肯定能成就大功,你可以率领行营司的军队出封丘门,为他接应。李纲写了奏札,以生病为由推辞,并且说这不是事先约定好的,军队也没有准备。一会儿的工夫,宦官来了三次,用军令来要求他,李纲不得已勉强支撑着身体集合左、右、中三军的将士。第二天清晨出封丘门,在班荆馆、天驷监整顿军队,分别派各位将领去解除范琼、王师古等人所受的围困。金兵的骑兵四处出没,他们在幕天坡展开激战,缴获很多。金兵又来攻打中军,李纲亲自率领将士,用神臂弓将他们射退。

    这天夜里,李纲住在城外。而姚平仲在前一天夜里劫营被金兵发觉,双方杀伤相当,我方损失不过一千多人,姚平仲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害怕因为违背指挥节制被种师道诛杀,就逃走了。而宰相、御史们吵吵嚷嚷,说西部来救援的军队以及亲征行营司的军队,都被金人歼灭了,没有剩下的了。皇上震惊恐惧,下诏不许进兵。而斡离不派使者来说,这只是将帅的个人行为,不是皇上的意思,请求再次讲和。宰相李邦彦在皇上面前对使者说:用兵是大臣李纲和姚平仲勾结策划的,不是朝廷的意思。众人商议想要把李纲绑起来交给金人,而使者反而认为不可以。于是李纲被免去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的职务,由蔡楙代替他。因此废除了行营使司。皇上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靖康回忆录2简介 >靖康回忆录2目录 > 第一章